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7-12 作者:PD1 【轉載】 導語:為什么國內先化療?而國外會優先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答案很簡單,因為國內的靶向藥要么沒上市,要么上市后價格貴到吃不起,自然很多家庭也治不起。 而在國內上市的靶向藥僅為美國的1/4不到,且一旦產生耐藥性后,擔心無藥可用,陷入兩難境地,所以國內常會推薦靶向藥放在后面使用。而國外經臨床試驗成功,便被獲批上市,等再國內上市,大部份,也至少得5-6年才會有,好不容易等到國內上市了,結果發現,原來這藥吃不起,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此,期待中等來的結果卻是如此的荒涼! 舉例說明:輝瑞生產的ALK+克唑替尼,中國上市的價格5.2萬/月,而海外上市的價格1.7萬/月;中國上市的AZD9291價格2萬/月,而海外仿制藥價格0.7萬/月;易瑞沙,特羅凱等等靶向藥物的價格懸殊也在此行列之中,而云天慈航恰好填補這一需求空缺,為患者尋得全球最經濟藥物,讓您獲得更高效的腫瘤治療藥物與方案,讓不少患者重獲生命的選擇權。 隨著醫學研究的擴展,在腫瘤的治療方案上,患者可有更多的治療方案選擇,從單一的 化療,放療 進展到 精準的 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化療→(放療)→靶向藥; 有的會選擇化療→中藥; 靶向藥→(化療); 化療→(放療)→免疫治療; 不同的腫瘤類型,治療方案固然不同,但是同種腫瘤類型的患者,治療方案也會存在很大不同,這是為什么呢?今天云天慈航君跟大家一起來講解講解。 一、化療治療 化療就是用一些有殺滅細胞活性的藥物殺死癌細胞,通常生長活躍的細胞會對這種藥物比較敏感,而癌細胞就正在體內瘋狂的生長增殖和分裂,所以化療藥物對癌細胞會起到作用。 只可惜我們體內生長比較快的正常細胞也會對化療藥物有反應,比如骨髓細胞、頭發毛囊細胞等,這就是為什么會在化療期間出現一些白細胞減低、掉頭發等的副作用。 二、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前提必需得知道該腫瘤組織基因結果,靶向藥物才能針對性的起作用,也叫精準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指通過基因或者分子選擇(檢測基因),針對性地發現早期病變細胞,或者針對性地殺死惡性腫瘤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的生存。這一劃時代的生物腫瘤療法將大大減少患者在治療中的副作用,減輕痛苦,在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使生命得以有效延長。 靶向藥物通過基因阻斷腫瘤的生長刺激因子,讓腫瘤得不到足夠的營養,限制它的發展,最終“餓死腫瘤 ”。并將人的正;蚧蛴兄委熥饔玫幕蛲ㄟ^一定方式導入人體靶細胞,直接針對疾病的根源——異常的基因本身而發揮治療作用。 靶向藥雖然不會出現像化療引起掉頭發、白細胞降低這樣的副作用,但是也會有副作用表現,比如常見的皮疹和腹瀉,頭痛等,不過這些副作用都可以通過藥物對癥進行糾正與緩解。 三,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彌補了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的弊端。 免疫治療是應用免疫學原理和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并應用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輸注宿主體內,協同機體免疫系統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 就拿當下倍受關注的PD-1/PD-L1來說。 PD-1/PD-L1抗體是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的一大熱點。PD-L1/PD-1抗體屬于免疫檢查點阻斷藥物。其作用機理通俗來講,就是腫瘤細胞借助PD-L1與T細胞的PD-1結合,“欺騙”T細胞,逃避T細胞的識別,繼續在體內橫行霸道。而PD-L1/PD-1抗體則可以幫助T細胞揭開腫瘤細胞偽善的面紗,恢復其對腫瘤細胞識別和殺傷。 PD-1抗體的抗癌效果是前所未有的,一次次地在美國臨床腫瘤年會上刮起黑色旋風。據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編委表述:PD-1抗體的效果是過去30年里抗癌效果最好的。根據目前的臨床試驗,PD-1抗體能控制 50%的皮膚癌病人的癌癥進展,治愈10%左右的皮膚癌病人;對于頑固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也能對24%的病人起到控制效果;利用PD-1抗體針對腎癌,胃癌,乳腺癌,膀胱癌,血癌,頭頸癌、腸癌和腦瘤等癌癥的臨床療效也正在臨床試驗之中。 1)化療與靶向治療 以肺癌舉例,在國內無法手術的肺癌晚期病人,一般醫生推薦一線治療就是化療,化療幾期后出現病情進展的情況,那一線治療就失敗了,然后開始二線治療。二線治療,一般是換二代化療藥或者使用靶向藥,也有在三線治療才開始使用靶向藥的,用藥方案也跟醫生的使用習慣和患者的身體情況有關。但是根據國際上非小細胞肺癌(NSCLS )治療指南里面所說,推薦有EGFR或者ALK基因突變的IV期肺癌患者把靶向藥物作為一線治療方案。 所以至今在學術界,化療和靶向藥如何使用效果更佳,仍然存在很大爭議。 國內多數專家認為對于較為年輕患者來說,先行化療優于靶向藥物治療,因為年輕患者身體狀況較好,對放化療的耐受性更佳。如果不能耐受放化療,再采取靶向治療,更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2)PD-1/PD-L1免疫治療 美國PDA已批準PD-1免疫療法Keytruda/Opdivo/Tecentriq 用于 一線治療PD-L1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具體為腫瘤高水平表達PD-L1(腫瘤比例得分[TPS]≥50%)、無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腫瘤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開展,研究數據顯示,在任意PD-L1表達水平的NSCLC患者中,與多西他賽化療相比,Keytruda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顯著改善。常見的不良反應(>20%)包括疲勞,肌肉骨骼疼痛,瘙癢,食欲降低,惡心,腹瀉,便秘和皮疹。 而在PD1/PD-L1的研究中,2000年被發現PD-L1就是PD-1的配體,兩者結合可以抑制T細胞的增殖和細胞因子的分泌,負調控淋巴細胞的激活,并在2001年發現另一個PD-1的配體PD-L2,其功能和PD-L1類似;谶@些前期研究的不斷推進,才有了后期臨床廣泛的應用。在2013年腫瘤免疫治療因其對于常規療法無效的晚期腫瘤患者具有顯著療效,被 Science 評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 從2014年開始截止到目前已經批準的PD1抑制劑百時美施貴寶的Opdivo(Nivolumab)、默沙東Keytruda(Pembrolizumab),PD-L1抑制劑羅氏的Tecentriq(Atezolizumab)、默克/輝瑞共同開發的Bavencio(Avelumab)以及新進入場的阿斯利康Imfinzi(Durvalumab),總共五種單抗類藥物,在FDA累積獲批22次,覆蓋八種癌種(如果MSI作為分子標志物也算一種癌種的話)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