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6-20 作者:pd1 【轉載】 免疫療法藥物催動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并殺死癌細胞,雖然已在多種癌癥治療中取得效果,但對某類腫瘤,只有10-30%患者起效。這些藥物不能在更多人身上發揮作用的確切原因至今還是個謎。本文指出了影響免疫療法藥物療效發揮的重要機制。 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cells,簡稱Tregs )是一類控制體內自身免疫反應性的T細胞亞群,早期亦稱做抑制T細胞(suppressor T cells)。“它們像光線微調器,控制內環境‘光線’足夠發現和消除‘入侵者’,但不能能過亮,使自身細胞受到損傷,”腫瘤免疫學Frank Dixon主席Dario Vignali說。“癌癥Tregs悄悄把燈關了,防止免疫系統‘看’到并殺死癌細胞。人們用藥物抑制癌癥患者的Tregs,似乎合理,但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并發癥。因此,我們需要想辦法選擇性地靶向腫瘤Tregs,不傷及非腫瘤Tregs。” 幾年前,Vignali和同事們發現一種被稱為神經菌毛素(neuropilin-1,Nrp1)的表面蛋白在幾乎所有小鼠浸潤腫瘤中表達,是腫瘤微環境Tregs的功能、健全和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更重要的是,阻止或刪除小鼠Tregs的Nrp1,只影響腫瘤內Tregs功能,不影響身體其他部位Tregs,導致腫瘤被根除但不誘發自身免疫性或炎癥性并發癥。 “當前研究結果顯示,在小鼠中,Tregs表達Nrp1只會幫助腫瘤免于免疫系統清除,失去Nrp1不會使免疫系統受損,反而讓免疫系統更積極地參與抗癌作用。”Vignali說。“更具意義的是,預后較差的癌癥患者表達Nrp1的Tregs亞群水平更高,這表明,小鼠研究成果可能也適用于人類。” 因此,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特殊的轉基因小鼠模型:一半數量的Tregs 的Nrp1基因被刪除,另一半不做處理。讓腫瘤在該小鼠模型中生長,研究人員發現,與所有Tregs都表達Nrp1的小鼠模型相比,該小鼠體內腫瘤生長力顯著下降。 基因組和細胞分析結果顯示,一種被稱為干擾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免疫分子阻止了小鼠Tregs的調節功能,并且更有選擇地發生在腫瘤微環境內。 使用另一種轉基因小鼠,研究人員發現干擾素γ對Tregs的影響恰恰是靶向PD1蛋白免疫療法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當我們刪除Tregs的IFNγ受體,讓其對IFNγ不再敏感以后,免疫療法藥物變得完全失效了。”Vignali說。“本質上,IFNγ似乎使Tregs變得脆弱了從而失去了抑制功能,但IFNγ只針對腫瘤Tregs。因此,讓Tregs弱一些可能是免疫治療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 總體而言,作者指出,如果我們能讓一部分腫瘤相關Tregs失去免疫抑制功能,比如通過施放IFNγ,便足以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其他腫瘤Tregs,從而促進抗腫瘤免疫反應,但不引發額外的自身性免疫反應。此外,短期內我們可通過追蹤Tregs功能脆弱性來預測免疫治療對病人是否有效。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廣譜抗癌藥PD-1、PD-L1、肺癌奧希替尼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m.jwxr.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