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27 作者:pd1 FDA平地一聲雷,朋友圈又被PD-1霸屏了——免疫藥物PD1抑制劑Keytruda被批準用于“MSI-H/dMMR亞型”的實體瘤。 也就是說,很多癌種的病人不用再“眼紅”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等等這些可以“名正言順”從pd-1抑制劑上獲益的腫瘤患者了,也不用再眼巴巴盼著FDA批準的適應癥范圍能大點再大點。 這一次,治療的邊界都被打破了,不管你的腫瘤來自何方,只要你符合某種基因突變類型,就能用! 精準醫療邁進了新時代,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有木有? 但問題又來了。 這種MSI-H/dMMR亞型怎么測,哪里測?用藥前是否還需要再測個PDL-1表達值?小尊可都幫你們打探好了。 這次獲批基于一項納入149名患者的臨床試驗,涵蓋了15種癌癥類型,結直腸癌(32位),子宮內膜癌(5位),胃癌(5位),膽管癌(3位),胰腺癌(5位),小腸癌(3位),乳腺癌(2位),前列腺癌(1位),食管癌(1位),小細胞肺癌(1位)。瘤種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腫瘤中都帶有MSI-H或dMMR變異。 最后的效果也令人驚嘆:39.6%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其中部分緩解者有48人,完全緩解者有11人。出現緩解的患者中,持續緩解時間超過半年的比例超過了78%。要知道,PD-1抑制劑在之前那些已經獲批的瘤種中,有效率也只有15%。 獲批推薦劑量為:成人200mg/3周,兒童為2mg/kg,上限不超過200mg。 MSI-H意思是“微衛星不穩定性高”,dMMR的意思是“錯配修復缺陷”。MMR是一種錯配修復蛋白,其缺失則無法修復DNA復制過程中的錯誤,從而導致腫瘤細胞的基因組DNA中短串聯重復序列發生改變,即微衛星不穩定性。 其實MSI-H/dMMR是pd-1抑制劑的一個有效生物標志物,在結直腸癌中最早得到過證實。NCCN指南2017版直腸及結腸版均推薦MSI-H/dMMR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可使用Keytruda作為二線治療方案。 專業內容太艱澀,對于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就是怎么用。 畢竟MSI-H/dMMR亞型的腫瘤,在各種癌癥中都是少數。比如晚期轉移的結直腸癌中,只有5%左右是這種亞型。除此之外的另外之95%如果盲試PD1,結果可能只有一個——燒錢。 因此別看到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胃癌……這些字樣就腦子一熱往前沖,而是要先搞懂自己是不是屬于MSI-H/dMMR亞型。 目前國內有部分三甲醫院開設了MSI/dMMR的檢測,使用病理組織白片進行檢測,檢測時間約為1周左右。(據小尊了解,不少醫院因為該檢測的樣本量低,成本高,一般也是外送至基因公司檢測。各家醫院及公司的技術上問題不大,都已經是很成熟的檢測了。) 方法一:蛋白檢測。可通過對腫瘤組織進行免疫組化檢測,患者的化驗單上結果會顯示MLH1、MSH2、PMS2、MSH6四個蛋白的陰陽性,結果判定簡單來說就是:除非四個蛋白皆為陽性(+),其他情況皆為dMMR。 方法二:DNA檢測。通過多重熒光PCR+毛細管電泳檢查腫瘤組織中的MSI,即檢測微衛星不穩定性。MSI的報告結果通常為表明MSI-H(高不穩定性)/MSI-L(低不穩定性)或MSS(微衛星穩定)。 一般來說通過全血或腫瘤組織樣本進行檢測,目前有不少基因公司都有提供相關服務,檢測周期大約5個工作日。 小尊預測,檢測MSI-H/dMMR亞型之后恐怕會成為不少實體腫瘤患者診斷的“標配”。 注:是否需要測PDL-1表達值? 由于PD-1抑制劑藥貴有效率又不高,因此國內患者大都會在用藥前檢測PDL-1的表達值,那么這類亞型患者是否仍需要做這類檢測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