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26 作者:AZD9291 近年來,隨著個體化靶向治療的迅猛發展,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我們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目前,對于一個新發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第一步就是要明確其基因突變狀態(包括EGFR,ALK等),然后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后續的治療。對于明確的EGFR敏感突變陽性患者,EGFR-TKI是各類指南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 目前,已獲批用于臨床的EGFR-TKI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埃克替尼3種。他們之間的差異如何? 從分子結構上看,三個TKI均含有喹唑啉母環基本結構(圖1)。 其中厄洛替尼與埃克替尼的差別僅在側鏈的開環與閉環。從藥代動力學數據來看,吉非替尼與厄洛替尼的半衰期較埃克替尼更長,因此服藥時間也有所差異(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一天一片,埃克替尼一天三片)。吉非替尼的3氯,4-氟苯基-7-甲氧基-6-(3-嗎啉丙氧基)部分可以質子化,并與天冬氨酸發生相互作用(質子化可以提高組織的穿透性)。 而厄洛替尼的炔烴基和甲氧基側鏈是非結合性的,主要存在于溶質中。因此吉非替尼表現出更強的親脂性,易濃聚至腫瘤組織(包括腦轉移灶),具有更強的靶向性。兩個藥物藥代動力學的表觀分布容積參數(圖2:吉非替尼1400L vs. 厄洛替尼131-233L)同樣提示了吉非¬替尼更傾向于組織分布的特性,而厄洛替尼則具有更高的血液濃度(AUCss15.2 u gh/ml)。 EGFR突變陽性患者TKI VS 標準化療 不論哪個TKI,吉非替尼還是厄洛替尼還是第二代的阿法替尼,一線TKI治療在緩解率及PFS方面均顯著優于標準化療(圖3)。 其中,從幾個注冊的臨床研究來看(IPASS、EURTAC、LUX-LUNG3/6),三個TKI的客觀緩解率均在70%左右,PFS也在9-11個月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這些研究結果也帶來了肺癌臨床實踐的改變。 CTONG0901研究 目前在國內,吉非替尼已于2010年獲批用于晚期突變患者的一線治療,而厄洛替尼與埃克替尼的一線適應癥也正在申請審批過程中。進一步再看到TKI之間的頭對頭比較,從早期韓國的吉非替尼與厄洛替尼頭對頭研究到臺灣回顧性分析,再到CTONG0901,均顯示吉非替尼與厄洛替尼療效相當,前者的安全性更具優勢(圖4)。 而第二代TKI阿法替尼目前也顯示出了很好的療效,只是在常見副作用方面也非常明顯。第二代TKI與第一代TKI到底孰優孰劣,我們還需要期待Lux-lung7等頭對頭的臨床研究結果。 TKI獲得性耐藥問題 從另一方面來看,隨著TKI的廣泛應用,TKI獲得性耐藥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指南與推薦中,對于TKI獲得性耐藥都不能一概而論,而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今年ASCO期間公布的,AZD9291,CO-1686,HM61713等第三代TKI的早期數據,也讓我們在解決一些獲得性耐藥問題的方面看到了新的希望。 對于TKI獲得性耐藥的患者,特別是其中T790M突變陽性的患者,第三代TKI顯示出了驚人的療效,客觀緩解率達到64%(圖5),且目前未見劑量限制性毒性。這些新的進展讓我們看到了克服TKI獲得性耐藥的希望,也讓我們對肺癌靶向治療的前景充滿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