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19 作者:多吉美 腫瘤科學的研究可以說是紛繁龐雜,浩如煙海!科學家們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探討腫瘤,都可以說出一些“道道”來,哪怕是從一些最細小的角度出來研究腫瘤,都可以整出一些故事。 但是,在觀看這些紛繁的研究資料中很可能迷失自己,猶如在原始森林中,很難找到出路。然而,常言又道“條條道路通羅馬”。故,研究腫瘤可以從一些最細小的路徑出發,基于這些細小的觀察發現,來窺看一些腫瘤的秘密。 最近看到一篇研究文章即是如此,雖然不是最新研究,可是卻值得一提。 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在2016年的《自然-醫學》上面發表一篇研究論文,來探討同一種腫瘤的突變是怎樣來的【1】。 什么意思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們都知道,在患了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病人采用EGFR-TKI(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藥物比如吉非替尼等之后,大約一年左右(平均9個月)基本上有50%-60%的病人會出現EGFR基因的T790M突變,而這種突變產生之后,就出現了耐藥即這些藥物沒有效果了(當然,目前奧希替尼AZD9291第三代EGFR-TKI已經批準用于T790M耐藥的NSCLC患者,是一大福音)。盡管腫瘤細胞的產生T790M突變耐藥的機制已經做了較多研究【2】,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是什么問題? 那就是這個T790M突變的細胞如何來的,換句話說T790M突變是怎么產生的,這一重要問題。 有人就說,這還用說嘛,因為用了藥,自然就會讓腫瘤細胞突變。確實,用藥之后,腫瘤細胞獲得了突變,之前也有研究團隊報道了【3】。然而,Aaron N Hata等研究者在這里報道的此篇研究論文還闡釋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T790M突變的腫瘤細胞早就存在了,在你使用藥物之前早就埋伏在其他的沒有T790M突變的腫瘤細胞之中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好比“無間道”,內鬼早在N多年前就已經埋伏在警察之中了,難怪最后總是抓不住壞蛋。 研究內容是從一種實驗室使用非常普遍的肺癌細胞系PC-9開始的。研究者們通過利用這種細胞在培養瓶中和EGFR-TKI藥物吉非替尼作用,可以簡單地想成是模擬給肺癌患者注射藥物,這種過程其實就是細胞的耐藥性篩選過程。經過這個耐藥性篩選過程之后,就得到兩種耐藥性不同的PC-9細胞類群,研究者命名為PC9-GR2和PC9-GR3。 這個PC9-GR2和PC9-GR3有什么不同呢? 原來,PC9-GR2這一類PC-9細胞群產生抗吉非替尼的抗性是一個半月左右,而PC9-GR3這一類PC-9細胞呢,產生抗吉非替尼的抗性時間是6個月。所以,雖然這兩群細胞都是PC-9肺癌細胞,然而其產生耐藥抗性的時間不一樣,因此,科學家們就在想,他們兩群細胞必然有所不同,這就好比兄弟姐妹雖然都出自母親的肚子里面,但是每個人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因此,研究者們就從這一小點出發,去深入探索這兩群細胞有何不同。 當然,接下來的研究自然是繁復龐雜,都是些無趣的數字,我可以細細觀看,然朋友們肯定覺得枯燥無味了,我在此不題。且說最終結果,如下圖一所示。 看到沒?最開始是最左邊的“一坨”腫瘤細胞,盡管大多數都是綠色的腫瘤細胞,然而里面早就埋伏好了“間諜”(圖中的藍色細胞和灰色的細胞),所以研究者們在圖上標記了“Pre-existing”,即事先存在的。“Evolution”就是用的達爾文的進化思想來做出這個腫瘤細胞產生突變的模型。 好了,且說這一坨混有“間諜”腫瘤細胞經過EGFR抑制劑(EGFRi)藥物的殺傷之后,就分化成了兩類細胞,即“Drug tolerant”細胞群和“Early EGFRT790M”腫瘤細胞,此時,可以看出,藥物把占絕大多數的綠色腫瘤細胞干掉了,而實現存在的“間諜”藍色細胞因沒有了綠色細胞競爭,反而做大做強了,成了一方霸主,此時的舊的EGFR抑制劑藥物對它沒有作用了。 而灰色的細胞呢?之前也是混在綠色細胞中當“間諜”,最終抵抗住了藥物攻擊,對藥物產生了免疫力,即所謂的“藥物耐受”,也暫時活了下來,暫時發展壯大,并且,灰色細胞更加狡猾,自己壯大了不說,還在藍色細胞中埋入了“間諜”。 灰色的一坨“間諜”細胞繼續在藥物作用之下,就出現了內部分化,好比一部分有頭腦的“間諜”(圖中紅色細胞和黃色細胞),最終突出重圍,各成一方霸主。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三國演義,最開始都是從漢朝末年開始,接著群雄并起,最終各霸一方。而稱霸的人呢?最后誰又知道最終的故事呢? 一切都付笑談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