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18 作者:AZD9291 提到癌癥的治療,普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都是化療和放療,但對于肺癌的靶向治療,可能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接下來就肺癌靶向治療藥物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肺癌靶向治療藥物,是指藥物在體內特定的靶點即肺部腫瘤組織中發揮作用,從而阻止了癌細胞的生長。通俗的講,當服用了藥物以后,藥物只殺傷癌細胞,幾乎不殺傷正常細胞,并且能夠更加準確殺傷癌細胞,最大限度保護正常細胞不受傷害,因此副作用一般較輕微。大家都知道,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于人體內的正常細胞也有一定的傷害,因此會出現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掉頭發等副作用。目前國內已上市的肺癌靶向治療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1.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 第一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靶向藥物有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和埃克替尼(凱美納)。第二代有阿法替尼(吉泰瑞),其為首個第二代、不可逆EGFR TKI靶向藥,2017年2月剛在國內上市。第三代奧希替尼AZD9291。該類藥物主要的常見不良反應是皮疹、皮膚瘙癢和腹瀉,肝功能損傷等。 2. 間變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 間變淋巴瘤激酶(ALK)是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之后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發現的第2個靶向治療的靶點。第一代 ALK抑制劑有克唑替尼(賽可瑞);克唑替尼膠囊的推薦劑量為250mg口服,每天2次,可根據不同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減少劑量或中斷治療。但克唑替尼(賽可瑞)價格高昂,目前并未納入醫保目錄。第二代ALK抑制劑有色瑞替尼和艾樂替尼(國內未上市)。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劑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胃腸不適,如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另有視力障礙,出現粒細胞減少,轉氨酶升高、肌肉疼痛和疲乏等。 3. 血管生成抑制劑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恩度)和貝伐珠單抗(安維汀)是現在應用的比較多的血管生成抑制劑。這一類的肺癌靶向治療藥物主要是通過阻斷腫瘤血供及血管生成,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近期出血的患者禁用,對有胃潰瘍、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應慎用并監測相關的情況。 令人高興的是,2017年1月1日,上海市將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埃克替尼(凱美納)、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恩度)和貝伐珠單抗(安維汀)五種藥物已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患者自付比例大幅下降。同時應該注意的是,肺癌靶向治療藥物也不是對所有肺癌都有效,主要針對有驅動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因此廣大患者在治療時應根據檢測結果,聽從醫生建議選擇合適治療方案。切勿盲目使用靶向藥,從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精神和金錢上不必要的損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