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17 作者:AZD9291 在精準醫療時代的背景下,NSCLC已進入分子分型時代,肺癌是治療靶點研究最深入,靶向治療最復雜的惡性腫瘤,正是這些靶向藥物的不斷進展,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奧希替尼的“搖籃”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處于第一位。根據WHO/IARC數據,全球肺癌發病率約23.1/10萬,中國約36.1/10萬,全球肺癌死亡率約19.7/10萬,中國約32.5/10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根據GLOBOCAN2012預測,至2035年,全球肺癌發病人數將達到332萬,死亡人數達到295萬,中國發病人數達130萬,死亡達124萬?梢钥闯龇伟┑乃劳鋈藬抵北瓢l病人數,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安全高效的治療肺癌的藥物,控制肺癌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肺癌生物學、治療及預后把肺癌分為兩個主要類型: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在精準醫療時代的背景下,NSCLC已進入分子分型時代,肺癌是治療靶點研究最深入,靶向治療最復雜的惡性腫瘤,正是這些靶向藥物的不斷進展,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是NSCLC患者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主要是外顯子19中的缺失和外顯子21中的突變。兩種突變導致酪氨酸激酶結構域激活,并且兩種突變的存在能預測表皮生長因子絡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治療的獲益。因此,這些突變也被稱作EGFR敏感突變。FDA批準EGFR-TKI(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阿法替尼)作為一線治療存在EGFR敏感突變的轉移性非鱗狀細胞癌患者,大大提高了EGFR敏感突變患者的總生存期。 臨床治療過程中,出現耐藥是很常見卻又讓腫瘤學者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是腫瘤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多數存在EGFR敏感突變的患者在約9至13個月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后對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有耐藥性。研究表明,EGFR20號外顯子發生T790M突變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獲得性耐藥性相關,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的耐藥由T790M突變引起,而T790M突變也可發生在先前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的患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