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15 作者:多吉美 大腸癌近年已經超越肺癌,成為香港癌癥頭號殺手。大腸癌主要由瘜肉演變而成,而演變過程往往長達10多年,若能在初期確診可透過手術切除,然而很多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以前對于晚期患者,單一化療是較為傳統的治療方案,但隨著醫學發展,近年已推出化療并結合標靶藥的組合化療方案,臨床證實該方案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能,能夠使患者延長壽命。 臨床癌癥科專科陳醫生表示,超過五成大腸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屬第三期或第四期即晚期患者,此時癌細胞往往已轉移至淋巴腺、肝、肺、腹膜或骨骼等器官,若以五年存活率為準則,第三期有接近四至六成可存活五年,而第四期可存活五年的概率則低于一成半。 然而,隨著醫學的進步,晚期不等于是末路,即使藥物不能達到根治效果,但卻能夠起著延長壽命的作用。 組合化療4至6個月 陳醫生表示,組合化療是目前治療晚期大腸癌較有效的方案,即以化療為主、標靶藥為輔,一般療程4至6個月。 用藥方面,化療藥有奧沙利鉑(Oxaliplatin)、5-FU結合Leucovorin、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及伊立替康(Irinotecan)等,可供選擇。標靶藥則分為截斷癌細胞血液供應、使癌癥無法生長的“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以及堵塞癌細胞生長信號傳遞,令它無法分裂的“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兩種。前者包括貝伐株單抗(Bevacizumab)、阿柏西普(Aflibercept)及口服藥瑞戈非尼(Regorafenib),而以最新一代的阿柏西普(Aflibercept)為例,它可對抗三種血管新生因子:VEGF-A、 VEGF-B及PLGF,比現在的抗血管增生藥物(只可對抗一種血管新生因子)更能全面阻止促進生成因子。 長期病患體弱不適合 不過,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采用組合化療方案,陳醫生強調,會根據實際情況,為患者決定采用單一化療還是組合化療方案。例如本身有長期病或年老體弱的患者,醫生一般不會采用組合化療方案,而且,采用方案前,都會先替患者進行KRAS及NRAS基因測試,看哪種標靶藥較為適合,根據經驗,約半數患者可使用針對表皮生長因子的藥物。 此外,臨床結果顯示,新一代抗血管增生標靶藥配合化療,比單一化療有效,使用后的晚期大腸癌患者,在30個月的存活率增加接近一倍。 但及早發現始終比末期確診更為重要,所以陳醫生認為加強公眾對大腸癌癥狀的了解,刻不容緩。他表示,大便帶血已經是非常明顯的警告,但還有人以為是因痔瘡或熱氣引起,而不予理會,直到每次大便帶血、黏液排出、腹部感到有硬塊及突然消瘦,才前往求醫,知道事態嚴重,但已經太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