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10 作者:多吉美 目前結直腸癌靶向治療藥物多種,現對FDA批準的藥物進行歸納: 1.EGFR 信號傳導通路為靶點 EGFR 信號傳導通路重要基因,包括 BRAF、KRAS、NRAS、PI3KCA,研究發現 EGFR 信號通路在結直腸癌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70% 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存在 EGFR 過表達。該通路基因突變對于進一步提高抗 EGFR 單抗療效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與 EGFR 有較強的親和力,干擾腫瘤生長、侵襲和轉移以及細胞修復和血管生成。已批準應用于復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 2.VEGF為靶點 腫瘤中的血管生成是腫瘤生長轉移的最基本因素。研究者通過抑制血管生成而起到抗腫瘤的作用。這過程中主要的信號傳導系統為VEGF-VEGFR信號通路。其中VEGF能刺激酪氨酸磷酸化,通過激活RAS-RAF-MEK-ERK和P13激酶途徑,使轉錄因子激活或降解其mRNA,使蛋白失活,從而表達其活性。 目前適用于結直腸癌的抗血管生成藥物有Aflibercept (阿柏西普)、貝伐珠單抗、Ramucirumab (雷莫蘆單抗)。 Nintedanib是一種血管激酶抑制劑,可以阻止前血管生成受體酪氨酸激酶(包括PDGFR、FGFR和VEGFR1/2/3)。2014年美國FDA批準了該藥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2016 ESMO大會公布LUME-colon 1是首個將Nintedanib用于治療無效(包括化療和生物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Ⅲ期臨床研究。該試驗結果顯示,對于標準治療無效的轉移性結直腸癌,Nintedanib可改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但總生存期無幫助。 Regorafenib (瑞戈非尼),是一種口服型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RTK),目前唯一一個用于結直腸癌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該藥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2012年9月FDA批準Stivarga用于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證據基于CORRECT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服用Regorafenib病人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6.4個月,而安慰劑組為5.0個月,生存期增加了29%。除了總生存期改善外,中位無進展生存期以及疾病控制率也得到改善。 3.免疫靶向 mCRC一度被認為是免疫治療不敏感的腫瘤。因為之前多種研究發現,抗PD-1/PD-L1 在mCRC中的治療多以失敗告終,mCRC 患者僅個別人對治療有反應。治療效果遠不如其他實體腫瘤如黑色素瘤,腎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 近年研究發現,MMR 狀態可能與抗 PD-1 免疫治療有關。Pembrolizumab是一種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阻斷PD-1及其配體(PD-L1/L2),激活T淋巴細胞以殺傷腫瘤細胞。在一項pembrolizumab的II期臨床試驗表明,攜帶MMR蛋白缺陷的轉移性膽管癌、小腸癌或子宮內膜癌患者有臨床響應。對于MSI-H非結直腸癌來說,可能有pembrolizumab獲益提示。2015年11月,FDA授予Pembrolizumab突破性療法認定,其有希望作為一種潛在療法用于MSI-H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此次申請是基于5項開放標簽、多隊列多部位腫瘤的Ⅰ/Ⅱ期研究,這些研究探索Pembrolizumab在MSI-H腫瘤中的活性。 4.炎癥信號因子為靶點 MABp1是一種靶向白介素1α的新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白介素1α是腫瘤微環境中重要的炎癥信號因子,由腫瘤細胞、浸潤性白細胞或間質細胞過度表達,參與了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多種代謝途徑。基于白介素1α在腫瘤中的作用,針對這一靶點開發抗體藥物在控制腫瘤和改善患者身體狀態方面具有潛在的價值。 Lancet Oncology雜志發表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MABp1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Ⅲ期臨床研究,納入的患者為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結直腸癌,對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耐藥。將患者按2:1隨機分配進MABp1治療或安慰劑。MABp1 7.5mg/kg靜脈給藥,每兩周一次共8周。隨機化后,MABp1組207例,安慰劑組102例。兩組中,達到主要終點的患者分別有68例(33%)和19例(19%)。 治療8周后,MABp1組患者死亡17例(8%),安慰劑組死亡11例(11%),但兩組均無治療相關死亡。MABp1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無明顯差異(23% vs 32%)。MABp1可能會在晚期結直腸癌治療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