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個周期 TACE 治療后效果不理想,建議聯合多吉美。TACE 的優點是通過局部動脈栓塞治療,切斷腫瘤血供;而多吉美屬于全身治療,可以防止腫瘤復發等,兩者可以互補。
1. 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如何處理?
臨床上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mVI)并不少見,即使是早期肝癌,也有 30%~50% 患者合并 mVI。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王艷紅教授認為,「如果肝內已經發生血管侵犯,遠處轉移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此時需要局部和全身治療全盤考慮」。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科王維虎教授也談到,綜合治療是既要對局部病變、肝內瘤栓等采用 TACE 等手段治療,同時也需要全身治療策略,比如多吉美,以減少復發幾率。 病理科提供 mVI 信息對外科醫生的治療決策至關重要。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病理科叢文銘教授談到,mVI 必須在病理報告當中有所體現,使肝癌的病理診斷更加貼近臨床,指導靶向藥物的應用。安徽省立醫院普外科莢衛東教授認為,在術前就能發現 mVI 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其意義在于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預后,同時指導治療。
2. 新型肝癌靶向藥物近年來研究進展如何?
多吉美在肝癌治療上取得了成功,在它上市后有很多新的靶向藥物開展了臨床研究,但這些藥物與多吉美頭對頭比較的一線治療研究均以失敗告終。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內科顧康生教授認為,肝癌的生物學行為比較復雜,多吉美本身就是一個多靶點藥物,未來想找到一個更有特異性,療效更好的藥物,還需要很多的探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腹部腫瘤科畢鋒教授指出,未來肝癌診斷不僅僅局限于細胞水平,而是向分子水平發展,明確肝癌的分子分型、驅動分子、阻滯點等,進一步挖掘肝癌的生物機制,推動新的靶向藥物研發;另一方面,還需重視免疫治療的發展與運用。
腎癌篇
3. 靶向藥物給腎癌治療帶來哪些改變?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壽建忠教授談到,既往采用細胞因子治療腎癌有效率低,生存期短。2006 年多吉美上市之后,對泌尿外科、腫瘤內科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晚期腎癌。對于腎癌術后轉移的患者,目前在大多數研究中,靶向藥物基本上可以達到兩年以上的生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陳光富教授認為,晚期腎癌患者入院時已經錯過最佳手術時機,體內往往有瘤栓,尤其是三四級瘤栓,這些患者手術風險高,術中死亡率約為 10%~20%。有了靶向藥物,醫生可以進行新輔助治療。例如一些患者使用多吉美 3 個月后瘤栓降到一二級,就可以接受手術,這時候手術相對安全。這給患者和醫生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紀志剛教授指出,從以往的臨床經驗來看,相較于非透明細胞癌,靶向藥物對透明細胞癌的效果更好。但是,隨著臨床病例的不斷積累,經驗不斷豐富,目前發現靶向藥物對于非透明細胞癌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4. 靶向藥物在腎癌輔助治療中的前景?
近期,靶向藥物用于腎癌輔助治療的幾項試驗發表,吸引了學界關注。北京腫瘤醫院郭軍教授指出,最近公布的 S-TRAC 研究發現,舒尼替尼較安慰劑顯著改善無復發生存,但同時舒尼替尼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安慰劑,因此,具體臨床應用時,需要衡量益處和風險,并與患者充分的溝通。除 S-TRAC 研究之外,目前還有幾項研究正在進行中。這些研究會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靶向藥物用于腎癌輔助治療的效果。 此外,郭軍教授比較看好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從目前證據來看,聯合治療比單獨治療更有效,如果聯合治療的安全耐受性可以解決,將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