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堅教授表示:“從腎癌靶向藥物多吉美上市至2012年最新獲FDA批準的第二代VEGF受體抑制劑靶向藥物,多吉美(索拉菲尼)的靶向治療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已經取代傳統治療方式,目前已成為晚期腎癌治療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方案,腎癌藥物治療已進入多吉美靶向治療時代。
腎癌術后輔助治療首選靶向藥物多吉美治療
由于前三者均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簡稱CSCO)腎癌專家委員會《中國腎癌診治指南2013版》建議可接受患者應首選多吉美靶向治療。
據《指南》介紹,透明細胞型腎細胞癌的一線治療首選多吉美分子靶向治療。研究發現大部分腎透明細胞癌存在VHL基因的缺失或失活,從而引起HIF基因上調,導致VEGF、PDGF等基因過度表達。這些腫瘤發生、發展的生物學機制有可能是透明型腎細胞癌分子靶向藥物的應用基礎。作為腎癌治療領域尤其是晚期腎癌治療的“新秀”,多吉美(索拉菲尼)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發生的生物學機制,不僅可以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血液和營養物質供給從而“餓死”腫瘤,同時具有殺死腫瘤細胞活性的雙重作用機制,減少了腎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和精神上的痛苦,為腎癌的治療帶來了明確而深刻的變化。
腹部B超、CT能早期發現腎癌
“大部分腎癌患者通過腹部B超、CT等就能確診腎臟有無腫物,如果早期發現,4cm以下的腎癌患者甚至可以保留患腎,進而達到根治的效果。”周芳堅教授表示。
據介紹,腎癌又稱腎細胞癌,多起源于腎小管細胞,早期一般無自覺癥狀。目前,中國腎癌的發病率逐年提高,是泌尿系統的第二大腫瘤,也是成年人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目前腎癌的致病因素并不十分明確,但與環境污染、食品污染、生活壓力大等因素有一定關系,吸煙和長時間接觸化學致癌劑也與腎癌高發有一定的關系。“腎癌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到出現無痛性的血尿、腹部腫塊、腰疼三聯癥時,病情多已進展到晚期。”劉久敏主任坦言,在所有的腎細胞癌患者中,30%-40%的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
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占70%,但需提防復發
廣東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劉久敏指出,雖然30%-40%的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但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占70% ,都可進行手術治療,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局部進展性腫瘤中,復發率高達35%-65%。因此,對于治療方式選擇至關重要,在手術切除后是否需要輔助治療?選擇哪種輔助治療?成為了大家最為關心的焦點。
從在最早開展的激素治療、到放療以及免疫治療,研究發現,它們雖然在患者的生存質量上有所幫助,但是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沒有任何影響。“70-90年代的研究數據顯示:術后放療可顯著降低局部復發,但對總生存無影響,基于以上這些研究結果,目前所有指南均不推薦在根治性腎切除術后行放療輔助治療,即便對于存在微觀殘余病灶者。此外近年來,有很多人開始對免疫治療,研究發現,干擾素和白介素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但大量研究顯示,作為腎癌術后輔助治療,兩者對DFS和OS均無一處。”劉久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