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法蘭 vs. 苯達莫司。憾喟l性骨髓瘤誘導治療的療效對比
療效數據與臨床研究
馬法蘭(Melphalan)與苯達莫司。˙endamustine)均為多發性骨髓瘤(MM)誘導治療的關鍵藥物,但其療效與毒性特征存在顯著差異。一項隨機II期臨床研究(EBMT,2023)納入120例初診或復發MM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馬法蘭組:接受標準劑量馬法蘭(100 mg/m²/天,D-2和D-1給藥),聯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SCT);
苯達莫司汀+馬法蘭組(BenMel):苯達莫司汀(200 mg/m²/天,D-4和D-3給藥)聯合馬法蘭(100 mg/m²/天,D-2和D-1給藥),隨后ASCT。
結果顯示,BenMel組的完全緩解(CR)率顯著高于馬法蘭組(70% vs. 51.7%,p=0.039),嚴格完全緩解(sCR)率分別為40% vs. 31.7%。在微小殘留。∕RD)陰性率方面,兩組無統計學差異(45.6% vs. 37.9%,p>0.05)。中位隨訪28.7個月后,兩組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無顯著差異(12個月PFS率:95% vs. 91%,OS率:96% vs. 96%)。
另一項單臂研究(2022)評估了苯達莫司。225 mg/m²)聯合馬法蘭(200 mg/m²)作為ASCT前預處理方案的療效,結果顯示新診斷和難治性MM患者的中位PFS分別為48個月和45個月,51%的患者達到CR。
毒性譜與安全性
馬法蘭:
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所有患者均出現3-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中位恢復時間為19天;血小板減少發生率達98%,中位恢復時間為24天。
胃腸道毒性(惡心、嘔吐)發生率為50%-70%,3-4級黏膜炎發生率為13%。
苯達莫司汀:
聯合馬法蘭時,急性腎毒性更常見,但可逆。EBMT研究中,BenMel組11例(35.5%)患者發生病毒感染,而馬法蘭組無病毒感染(p=0.001)。
住院時間更長(中位數19天 vs. 18天,p=0.006),可能與給藥持續時間更長相關。
機制與聯合策略
馬法蘭通過烷基化作用破壞DNA雙鏈,而苯達莫司汀兼具烷基化和抗代謝特性,可誘導DNA單鏈和雙鏈斷裂。二者聯合可增強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尤其在清除微小殘留。∕RD)方面具有優勢。然而,聯合方案的毒性管理需優化,例如:
對于腎功能減退患者(肌酐清除率≥40 mL/min且<50 mL/min),苯達莫司汀劑量減至100 mg/m²/天,馬法蘭減至70 mg/m²/天。
聯合抗病毒藥物預防病毒感染,尤其在苯達莫司汀應用期間。
臨床應用建議
初診MM患者:
優先選擇BenMel方案,以實現更高的CR率和MRD陰性率。
復發/難治性MM患者:
可考慮苯達莫司汀聯合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方案,既往研究顯示該方案的總體反應率為49%,29%患者達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或CR。
毒性管理:
定期監測血常規、腎功能及病毒標志物,及時調整劑量或暫停用藥。
苯達莫司汀聯合馬法蘭在MM誘導治療中可顯著提高CR率,但需權衡毒性風險。未來需進一步探索劑量優化及支持治療策略,以實現療效與安全性的平衡。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