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進展后瑞派替尼Ripretinib患者體內劑量遞增:為晚期胃腸道間質瘤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的結果
瑞派替尼Ripretinib,作為一種開關控制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α(PDGFRα)激酶信號傳導具有廣泛的抑制作用。在針對一系列劑量的I期研究中,瑞派替尼Ripretinib對晚期胃腸道間質瘤(GIST)患者展現出了初步的療效。隨后,在III期INVICTUS研究中,這些結果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瑞派替尼Ripretinib 150mg每日一次(QD)的給藥方案也因此被批準作為≥四線治療。近期,一項研究報告了接受二線、三線和后續治療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進行患者內劑量遞增(IPDE)的I期研究結果。
對于接受瑞派替尼Ripretinib 150mg QD治療后出現疾病進展(PD)的晚期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可以考慮將劑量逐步增加至150mg,每天兩次(BID)。無進展生存期(PFS)有兩個評估點:PFS1是從首次給予瑞派替尼Ripretinib 150mg QD至PD的日期(根據實體瘤反應評估標準1.1計算);PFS2則是從IPDE(150mg BID)之日到PD或死亡的時間。我們按給藥周期總結了治療引起的不良事件(TEAE),并進行了描述性比較。
在142名接受瑞派替尼Ripretinib 150mg QD治療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中,有67名患者接受了IPDE。IPDE為所有療法線數提供了益處:接受二線、三線和≥四線治療的患者的中位PFS2分別為5.6、3.3和4.6個月。特別地,在37名進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的患者中,有13名患者在IPDE后出現了部分代謝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兩種劑量下報告的TEAE相似。
綜上所述,疾病進展后的瑞派替尼Ripretinib IPDE策略在第二、三線和后續治療中為晚期胃腸道間質瘤患者提供了持續的臨床獲益,并且其安全性與QD方案觀察到的相似。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