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法蘭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地位:老藥新用的關鍵角色时间:2025-07-16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馬法蘭(Melphalan)作為一種經典的烷化劑類化療藥物,自1964年FDA批準上市以來,始終是多發性骨髓瘤(MM)治療領域的基石藥物。盡管近年來新型靶向藥物(如硼替佐米、來那度胺)和免疫療法不斷涌現,但馬法蘭憑借其獨特的藥理機制和廣泛的適應癥,仍在MM治療中占據關鍵地位。 經典地位:MP方案的歷史貢獻 馬法蘭與潑尼松組成的MP方案曾是MM的標準一線治療,其療效在多項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一項納入61名MM患者的開放標簽2b期研究顯示,MP方案聯合EVOMELA(馬法蘭改良劑型)的客觀緩解率(ORR)達99%,完全緩解率(CR)為31%,其中5名自體干細胞移植后復發的患者均對治療產生反應。此外,MP方案在老年或不耐受高強度化療的患者中仍具有顯著優勢,其5年生存率較單純支持治療提高約20%。 新角色:聯合治療與預處理的核心藥物 聯合治療方案: 馬法蘭與硼替佐米、來那度胺聯合(如VMP方案)可顯著提升療效。一項Ⅲ期臨床試驗顯示,VMP方案較MP方案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延長14個月(36個月 vs. 22個月),ORR提升至75%。 對于高危MM患者,馬法蘭聯合卡非佐米和地塞米松的方案可將中位PFS延長至30個月。 自體干細胞移植預處理: 高劑量馬法蘭(200mg/m²)是MM患者自體干細胞移植前的標準預處理方案。一項研究顯示,該方案可使患者移植后3年PFS率達65%,OS率達85%。 改良劑型EVOMELA(凍干粉針劑)通過優化溶解性和穩定性,進一步降低了預處理相關毒性,患者耐受性顯著提升。 安全性與劑量優化 馬法蘭的主要副作用為骨髓抑制,表現為白細胞減少(發生率約80%)、血小板減少(約60%)和貧血(約40%)。為減少毒性,臨床采用劑量調整策略: 腎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劑量需減少50%; 老年患者(>70歲)初始劑量降低20%-30%; 聯合治療時,馬法蘭劑量通常控制在100-140mg/m²。 臨床應用建議 一線治療:對于適合移植的年輕患者,馬法蘭聯合新型藥物(如硼替佐米)作為誘導治療; 復發/難治性MM:馬法蘭可與泊馬度胺、達雷妥尤單抗等聯合,ORR可達50%-70%; 姑息治療:對于無法耐受高強度治療的患者,MP方案仍是可選方案之一。 馬法蘭憑借其療效、安全性和經濟性,在MM治療中仍不可替代。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