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派替尼的多激酶抑制機制:為何對耐藥GIST有效?时间:2025-07-10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胃腸間質瘤(GIST)的耐藥性主要源于KIT/PDGFRA基因的繼發性突變,導致傳統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失效。例如,伊馬替尼對KIT外顯子11突變有效,但對繼發的D816V突變無效;舒尼替尼僅對Exon13/14位點突變部分有效;瑞戈非尼雖可抑制多種耐藥突變,但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僅為4.8個月。耐藥突變的復雜性使得單一靶點藥物難以長期控制疾病進展,亟需廣譜抑制劑打破耐藥困局。 瑞派替尼的雙重作用機制 瑞派替尼是全球首個“開關控制”抑制劑,通過以下機制實現多激酶抑制: 鎖定非活化構象: 同時靶向KIT/PDGFRA的“開關口袋”和“活化環”,將激酶持續鎖定在非活化狀態,阻斷ATP結合與磷酸化過程。 體外實驗顯示,瑞派替尼對野生型KIT及繼發性突變體(如D816H、D816V)的IC50值均低于10 nM,而伊馬替尼對D816V突變的IC50>1000 nM。 廣譜覆蓋耐藥突變: 對KIT外顯子9/11/13/14/17/18突變及PDGFRA D842V突變均具有抑制作用。 在CHO或Ba/F3細胞模型中,瑞派替尼對原發KIT Exon9突變合并D816V繼發突變的抑制率達92%,而瑞戈非尼僅為37%。 臨床研究驗證療效 INVICTUS研究: 納入129例接受過≥3種TKI治療(伊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的晚期GIST患者,按2:1隨機分配至瑞派替尼組(150 mg/日)或安慰劑組。 結果顯示,瑞派替尼組中位PFS為6.3個月,安慰劑組為1.0個月(HR=0.15,P<0.0001);客觀緩解率(ORR)為11.8% vs. 0%。 亞組分析表明,無論患者是否存在KIT外顯子11、9或PDGFRA突變,瑞派替尼均顯著延長PFS。 機制與療效關聯: 瑞派替尼對繼發性突變的廣譜抑制能力是其療效的核心。例如,在攜帶KIT Exon17/18耐藥突變的患者中,瑞派替尼組PFS達5.8個月,而安慰劑組僅1.2個月。 與傳統TKI不同,瑞派替尼的抑制作用不受ATP濃度影響,因此對高ATP環境的腫瘤細胞仍保持高效。 安全性優勢 瑞派替尼的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發生率為49%,顯著低于舒尼替尼的75%。 常見TRAE為脫發、乏力及貧血,無治療相關死亡事件,患者依從性達92%。 瑞派替尼通過雙重作用機制廣譜抑制KIT/PDGFRA突變,克服了傳統TKI的耐藥性,為晚期GIST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其療效與安全性在INVICTUS研究中得到充分驗證,尤其適用于多線治療失敗的患者。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