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LSIPITY 伊曲莫德的長期安全性:淋巴細胞減少與感染風險的臨床管理时间:2025-06-24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伊曲莫德作為S1P受體調節劑,通過抑制淋巴細胞遷移發揮抗炎作用,但可能引發淋巴細胞減少,需關注其長期安全性及感染風險。 淋巴細胞減少的發生機制與監測 伊曲莫德通過與S1PR1結合,誘導淋巴細胞在淋巴結內滯留,導致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ALC)下降。ES101002研究顯示,伊曲莫德組治療12周后,ALC中位數從基線1.8×10⁹/L降至1.2×10⁹/L,最低值出現在第4周(0.9×10⁹/L),隨后逐漸恢復。淋巴細胞減少多為1-2級(CTCAE標準),3級及以上發生率僅3.2%。 感染風險的臨床管理 感染發生率: 伊曲莫德組嚴重感染發生率為2.1%,與安慰劑組(2.6%)無顯著差異; 機會性感染(如帶狀皰疹)發生率為1.5%,低于生物制劑組(如英夫利昔單抗的3.8%)。 風險因素: 基線ALC<1.0×10⁹>60歲、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感染風險增加; 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可能進一步升高感染風險。 管理策略: 預防性措施:治療前篩查結核、乙肝等潛伏感染,必要時預防性治療; 監測與干預:治療期間每月監測ALC,若ALC<0.5×10⁹/L,暫停用藥直至恢復至0.8×10⁹/L以上; 疫苗接種:建議治療前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避免使用活疫苗。 長期安全性數據 長期隨訪研究: ELEVATE UC 52研究顯示,伊曲莫德治療52周后,嚴重感染發生率穩定在2.3%,未出現新的安全性信號; 淋巴細胞減少患者中,僅0.8%發生嚴重感染,且均通過停藥或抗感染治療緩解。 與其他療法的對比: 相較于托法替布(JAK抑制劑)的帶狀皰疹發生率(4.3%)和英夫利昔單抗的結核再激活風險(0.5%),伊曲莫德的感染風險更低。 臨床建議 對于接受伊曲莫德治療的患者,建議: 治療前評估感染風險,尤其是老年、合并癥患者; 治療期間密切監測ALC,必要時調整劑量或暫停用藥; 加強患者教育,避免接觸傳染源,及時報告感染癥狀。 伊曲莫德的淋巴細胞減少多為可逆性,通過規范的監測與管理,其感染風險可控。長期安全性數據支持伊曲莫德作為UC的長期維持治療藥物,但需根據患者個體特征優化治療方案。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