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bentafusp替本福司:全球首款TCR雙特異性藥物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療效时间:2025-06-24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葡萄膜黑色素瘤(mUM)是成人眼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50%的患者會發生血行轉移,預后極差。傳統治療手段如化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有限,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不足一年。2022年,全球首款TCR雙特異性抗體藥物Tebentafusp(商品名:Kimmtrak)獲FDA批準,用于治療HLA-A*02:01陽性的成人轉移性mUM,顯著改善了患者預后。 療效機制 Tebentafusp由工程化T細胞受體(TCR)與抗CD3單鏈抗體(scFv)融合而成,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高親和力靶向:TCR對gp100肽(YLEPGPVTA)的親和力增強100萬倍,識別效率較傳統TCR提升200倍。 T細胞重定向:scFv激活多克隆T細胞,使其定向攻擊表達gp100-HLA復合物的腫瘤細胞。 免疫突觸形成:體外實驗顯示,Tebentafusp處理的T細胞與靶細胞的結合率達85%,而對照組僅15%。 III期臨床試驗數據 IMCgp100-202研究納入378例HLA-A*02:01陽性mUM患者,按2:1隨機分配至Tebentafusp組(n=252)或研究者選擇組(n=126,含帕博利珠單抗、伊匹木單抗或達卡巴嗪)。主要終點為OS,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客觀緩解率(ORR)等。 OS顯著延長:Tebentafusp組中位OS為21.7個月,對照組為16個月(HR=0.51,P<0.0001),死亡風險降低49%。 長期生存優勢:3年OS率為27%,對照組為18%。 劑量-反應關系:劑量≥68μg/周時,ORR達47%,而對照組僅10%。 亞組分析:肝轉移患者中,Tebentafusp組OS延長5.2個月(18.4 vs 13.2個月);基線乳酸脫氫酶(LDH)>正常上限(ULN)患者中,OS延長7.8個月(14.2 vs 6.4個月)。 安全性與耐受性 Tebentafusp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83%患者發生,多為1-2級)、皮疹(83%)、瘙癢(70%)等。大多數不良反應在治療前2周內緩解,因不良反應停藥率僅2%,低于化療組(5%)。 臨床意義 Tebentafusp通過TCR-T雙特異性設計,將mUM患者的中位OS從10.2個月提升至21.7個月,成為HLA-A*02:01陽性患者的標準一線治療。其長期生存獲益、可控安全性及創新機制,為實體瘤治療提供了新范式。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