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纖苷/去纖維鈉(Defibrotide)改善野百合堿誘導的大鼠肝竇阻塞綜合征时间:2023-08-03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肝竇阻塞綜合征(HSOS,以前稱為肝小靜脈閉塞病或HVOD),首先在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中發現(HSCT)。典型表現為肝腫大、腹水、右上腹疼痛、黃疸和肝轉氨酶異常。主要發病機制是HSCT期間血液療法或放射療法對竇內皮細胞的損傷。HSOS是僅次于HSCT的重要死因。 除了HSCT,HSOS還可能由多種其他因素引起,如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單克隆抗體和草藥。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堿(PA)的植物有6000多種,其中一半具有肝毒性。PA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超過17,000例HSOS,并且構成了該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在30-67%之間,一些患者幸存下來,但有后遺癥,如門靜脈高壓癥或肝硬化。 去纖苷/去纖維鈉具有抗血栓形成、溶解纖維蛋白和血管生成的特性。這是繼HSCT之后唯一被批準用于預防和治療HSOS的藥物。中國專家建議低分子肝素(LMWH)作為一線治療吡咯里西啶生物堿(PA)誘發的HSOS,盡管沒有足夠的證據死亡率仍然很高。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計劃在改良的大鼠HSOS模型中比較去纖苷/去纖維鈉和LMWH的療效,以觀察去纖苷/去纖維鈉對PA誘導的HSOS是否也有效,是否優于LMWH。 首先,我們通過使用更高劑量(230 mg/kg)的野百合堿(一種PA)作為半數致死量的劑量來改進大鼠HSOS模型。所以藥物的有效性可以通過存活時間來評估。接下來,將雄性SD大鼠分成5組。分別為對照組、模型組、低劑量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組、高劑量LMWH治療組和去纖苷/去纖維鈉治療組。比較各組大鼠的存活時間、肝功能、白細胞計數和細胞因子。DeLeve評分用于評估肝臟病理的嚴重程度。 模型組表現出典型的HSOS肝臟病理改變,如肝竇擴張、充血、小葉中心靜脈內皮損傷、肝細胞凝固性壞死和內皮下纖維蛋白沉積。病理特征表明模型建立成功。去纖苷/去纖維鈉組的存活率(81.8%)顯著高于模型組(43.7%),而兩個LMWH組(62.5%和75%)與模型組的存活率相似。去纖苷/去纖維鈉只能延長生存期(P=0.028),而LMWH不能延長生存期(P>0.05)。去纖苷/去纖維鈉組的DeLeve評分比兩個LMWH組改善最多(均P<0.01)。DeLeve評分、肝功能、血漿腫瘤壞死因子α和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水平的變化趨勢相同。 去纖苷/去纖維鈉可以改善野百合堿誘導的大鼠HSOS的結果,表明在臨床實踐中去纖苷/去纖維鈉可能是比LMWH更好的選擇。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