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珠單抗長期安全性數據公布:感染風險是否可控?
長期安全性研究背景
米利珠單抗作為首個IL-23p19抑制劑,其長期安全性數據對于臨床應用至關重要。LUCENT-3研究(UC)和VIVID-2研究(CD)分別追蹤了米利珠單抗治療3年和2年的安全性數據,重點關注感染風險、免疫原性及嚴重不良事件。
感染風險數據
總體感染率:
UC患者(LUCENT-3):3年治療期間,嚴重感染發生率為4.2%,機會性感染發生率為1.8%,與安慰劑組無顯著差異。
CD患者(VIVID-2):2年治療期間,嚴重感染發生率為3.6%,機會性感染發生率為1.2%。
特定感染類型:
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不良反應,3年累計發生率為28.6%,但多為輕至中度。
結核再激活:未報告結核再激活病例,提示米利珠單抗對潛伏性結核感染風險較低。
與烏司奴單抗對比:
嚴重感染率:米利珠單抗3年嚴重感染率為4.2%,烏司奴單抗5年嚴重感染率為5.1%(IM-UNITI研究),兩者無顯著差異。
機會性感染率:米利珠單抗為1.8%,烏司奴單抗為2.3%(P=0.45)。
免疫原性與停藥率
抗藥抗體(ADA)發生率:
3年治療期間,ADA陽性率為3.8%,且未影響療效或增加不良反應。
因不良反應停藥率:
UC患者3年停藥率為6.8%,CD患者2年停藥率為4.5%,顯著低于傳統生物制劑(如TNF-α抑制劑停藥率約15%-20%)。
長期療效與安全性平衡
黏膜愈合與感染風險:
米利珠單抗治療3年后,80%的患者實現黏膜愈合,且感染風險未顯著增加,提示其療效與安全性平衡良好。
特殊人群安全性:
老年患者(≥65歲):嚴重感染發生率為5.1%,略高于總體人群(4.2%),但仍低于TNF-α抑制劑(約7%-10%)。
合并免疫抑制治療患者:未觀察到感染風險疊加效應。
臨床意義
安全性可控:米利珠單抗長期感染風險與烏司奴單抗相當,且低于TNF-α抑制劑,適合中重度UC/CD患者的長期維持治療。
監測建議:治療前需篩查結核、乙肝等潛伏感染,治療期間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