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難治性mCRC優先審查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和貝伐單抗时间:2023-06-25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FDA已經批準了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作為單一藥物或與貝伐單抗(Avastin)聯合應用的優先審查狀態。制造商正在尋求該組合的批準,用于治療先前接受過氟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成年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和EGFR抑制劑,如果他們患有RAS野生型疾病。 該論文得到了3期試驗(NCT04737187)結果的支持,在該試驗中,與單獨使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相比,聯合方案改善了患有難治性mCRC的患者的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 ),這些患者的疾病進展或變得對之前的2種化療方案不耐受。 具體來說,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和貝伐單抗的中位OS為10.8個月,而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單藥治療為7.5個月,相當于該人群死亡風險降低39%(HR,0.61;95% CI,0.49-0.77;P < .001)。與單藥治療相比,聯合治療還將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56%,中位PFS分別為5.6個月和2.4個月(HR,0.44;95% CI,0.36-0.54;P < .001)。 根據處方藥使用者費用法案,監管機構將在2023年8月13日之前對sNDA做出決定。 這項開放、隨機、3期研究招募了組織學上確診的mCRC患者,這些患者都知道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突變狀態和ECOG表現狀態為0或1.2的患者必須接受過2次以前的方案,這些方案必須包括氟嘧啶、伊立替康、奧沙利鉑、抗VEGF單克隆抗體和/或抗EGFR單克隆抗體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野生型疾病。他們還必須有疾病進展或不耐受。 研究參與者被隨機分配1:1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每天兩次,劑量為35 mg/m2,在每28天的第1天至第5天和第8天至第12天,加上貝伐單抗,在每28天的第1天和第15天,劑量為5 mg/kg,或以相同的劑量和方案單獨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 關鍵分層因素包括地理區域(北美、歐盟或世界其他地區)、自診斷首次轉移以來的時間(< 18 vs ≥18個月),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突變狀態(野生型對突變)。 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全分析數據集中的OS,次要終點包括PFS、疾病控制率(DCR)、客觀緩解率(ORR)、安全性和生活質量。 研究組和對照組的中位年齡為63歲(范圍為20-90歲),超過一半的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下(59%比52%)。此外,大多數患者已經離開原發腫瘤定位(75%比69%),以前接受過VEGF抑制劑治療(76%比76%),以前接受過貝伐單抗治療(72%比72%),ECOG表現狀態為1 (52%比57%)。 大多數患者來自歐盟(雙方均為64%),其次是世界其他地區(雙方均為33%)和北美(雙方均為3%)。對于超過一半的患者(58%對57%),從他們第一次被診斷為轉移到隨機分組已經超過18個月。大多數患者(70%對69%)有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突變型疾病,其余(31%對31%)為野生型疾病。 2023年胃腸癌研討會上展示的其他數據顯示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和貝伐單抗治療的6個月OS率為77%,而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單獨治療的6個月OS率為61%;在12個月時,這些比率分別為43%和30%。研究組的6個月PFS率為43%,對照組為16%;12個月的PFS率分別為16%和1%。 在可評估腫瘤反應的患者中,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加貝伐單抗(n = 222)誘導的ORR為6.3%,而單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n = 215)誘導的ORR為0.9%(差異為5.4%;P = .004).聯合方案獲得的DCR為76.6%,而單一療法為47.0%(差異為29.6%;P < .001). 全球健康狀況惡化的中位時間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貝伐單抗組為8.5個月(范圍,0.1-17.6),而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單獨組為4.7個月(范圍,0.03-14.3)(HR,0.50;95% CI,0.38-0.65;P < .001)。此外,在研究組和對照組中,ECOG表現狀態惡化至2或更高的時間分別為9.2個月(范圍0.03-18.0)和6.3個月(范圍0.03-16.1)(HR,0.54;95% CI,0.43-0.67;P < .001)。 關于安全性,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和貝伐單抗(n = 246)治療的患者中有98%出現了任何級別的不良反應(AE ),而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治療的患者中有98%出現了不良反應。在研究組和對照組中,與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相關的毒性分別發生在90%和81%的患者中;在48%的患者中觀察到與貝伐單抗相關的AE。 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中有72%出現3級或更高級別的AE,而接受單一治療的患者中有70%出現3級或更高級別的AE。在聯合治療組中觀察到25%的嚴重毒性,在單藥治療組中觀察到31%的嚴重毒性。 在聯合用藥組和單藥治療組中,最常見的3級或4級治療中出現的AE發生率分別為20%或以上,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癥(43%比32%)、惡心(2%比2%)、貧血(6%比11%)、乏力(4%比4%)、疲勞(1%比4%)、腹瀉(1%比2%)和食欲下降(1%比1%)。1例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是在聯合用藥組報告的,而6例是在單獨使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組報告的。 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和貝伐單抗治療的患者中有16%需要減少劑量,而僅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朗斯弗)治療的患者中有12%需要減少劑量;分別有70%和53%的患者出現延遲。兩組中13%的患者出現了導致研究退出的毒性反應。沒有發生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