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達替尼的眼毒性管理:高磷血癥與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應對策略
眼毒性發生機制
厄達替尼通過抑制FGFR信號通路干擾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功能,導致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R)或漿液性視網膜脫離(RPED)。BLC2001研究顯示,厄達替尼治療的眼毒性發生率為25%,其中≥3級CSR/RPED發生率為3%。
臨床數據與風險因素
發生率:
CSR/RPED:25%(其中14%為1-2級,3%為3級);
干眼癥:18%;
視力模糊:12%。
風險因素:
高劑量(9 mg/d)治療;
既往眼部疾病史(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治療持續時間>6個月。
管理策略
預防措施:
基線評估:治療前需行眼科檢查(視力、眼壓、眼底照相及OCT);
劑量調整:起始劑量為8 mg/d,若第14天血磷水平≤5.5 mg/dL且無眼部癥狀,可增至9 mg/d。
監測與干預:
治療期間每月行眼科檢查,出現視力模糊、閃光感或視野缺損時立即停藥并轉診眼科;
CSR/RPED處理:
1-2級:暫停用藥至癥狀緩解,恢復后減量至6 mg/d;
3級:永久停藥,并考慮局部激光治療。
目標血磷水平:≤5.5 mg/dL;
降磷藥物:含鈣/鋁的磷結合劑(如碳酸鑭、司維拉姆);
劑量調整:若血磷>7.0 mg/dL,暫停厄達替尼直至血磷≤5.5 mg/dL,隨后恢復治療并減量至6 mg/d。
血磷管理:
眼部監測:
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可能出現視力模糊、飛蚊癥等癥狀,避免駕駛或操作機械;
建議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減少屏幕使用時間。
案例分析
案例1:
患者接受厄達替尼9 mg/d治療,第2個月出現視力模糊,OCT示RPED。暫停用藥并使用碳酸鑭降磷,2周后癥狀緩解,恢復治療并減量至6 mg/d,隨訪6個月未復發。
案例2:
患者因高磷血癥(血磷7.8 mg/dL)合并3級CSR停藥,轉診眼科行激光光凝術,癥狀緩解后未再啟用厄達替尼。
厄達替尼的眼毒性可通過劑量調整、血磷管理及密切監測有效控制。對于高;颊,建議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平衡療效與安全性。
厄達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