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戈替尼在炎癥性腸病中的潛在應用
非戈替尼作為JAK1選擇性抑制劑,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與克羅恩病(CD)中展現出潛力。本文基于臨床試驗數據與真實世界研究,分析其療效、安全性及未來研究方向。
非戈替尼;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JAK抑制劑
潰瘍性結腸炎(UC)療效
臨床試驗數據
SELECTION研究顯示,非戈替尼200mg治療10周,臨床緩解率達47%(部分Mayo評分≤1且無直腸出血),58周時升至64.6%。
真實世界研究納入228例UC患者,中位隨訪49周,臨床緩解率為72.8%,超過70%既往接受過生物制劑治療的患者實現緩解。
對比其他JAK抑制劑
烏帕替尼治療UC的10周臨床緩解率為62.8%,但停藥風險較高(18.2%);非戈替尼停藥率僅為13%(58周)。
克羅恩病(CD)療效
DIVERSITY研究
在生物制劑初治患者中,非戈替尼200mg治療10周,PRO2臨床緩解率為28.6%(腹痛≤1分且便次≤3次/天),58周時升至42.9%。
生物制劑經治患者中,非戈替尼200mg的PRO2臨床緩解率顯著高于安慰劑(38.5% vs. 16.7%,P=0.0039)。
長期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58周時,非戈替尼200mg組內鏡應答率(SES-CD評分降低≥50%)達50.0%,優于安慰劑組的14.3%。
安全性分析
感染風險
UC與CD治療中,非戈替尼的嚴重感染率均低于1/100患者年,帶狀皰疹發生率為1.5-2.0/100患者年,無結核病例報告。
需警惕機會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腸炎),但發生率低于傳統免疫抑制劑。
其他不良反應
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8.5%)、惡心(6.2%),3-4級實驗室異常主要為淋巴細胞減少(4.1%),但無臨床意義。
機制優勢與臨床意義
非戈替尼選擇性抑制JAK1,減少對JAK2/3的干擾,理論上降低貧血、心血管事件及淋巴瘤風險。其口服給藥方式提高患者依從性,尤其適合需長期用藥的IBD患者。
非戈替尼在UC與CD治療中展現出高效性與可控的安全性,尤其在難治性IBD患者中具有應用價值。
非戈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