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HIF-2α抑制劑貝組替凡:VHL病相關腎癌的突破性治療
本文聚焦全球首個HIF-2α抑制劑貝組替凡,闡述其治療VHL病相關腎癌的機制、臨床試驗數據及療效,為該領域治療提供新思路。
貝組替凡;HIF-2α抑制劑;VHL病相關腎癌;臨床試驗
貝組替凡簡介
貝組替凡(Belzutifan)是全球首個缺氧誘導因子-2α(HIF-2α)抑制劑,于2021年8月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批準用于治療VHL病相關的局部腎細胞癌患者,特別是那些不需要立即手術的患者。
作用機制
HIF-2α是細胞應對缺氧環境的一種轉錄因子,在正常氧水平下被迅速降解,而在缺氧狀態下則積累并發揮生物學功能。在VHL病患者中,由于VHL基因突變,HIF-2α的降解機制受到干擾,即便在常氧條件下HIF-2α依舊會異常積累,進而導致腫瘤的發生。貝組替凡通過與HIF-2α的PAS-B結構域結合,抑制其與芳香烴受體核轉位蛋白(ARNT)的相互作用,從而阻止HIF-2α進入細胞核并與DNA結合,抑制其下游的基因表達,進而抑制腫瘤的血管生成、細胞增殖和代謝活動。
臨床試驗數據
(一)VHL病相關腎細胞癌
在一項關鍵的2期臨床試驗中,研究者對61名VHL病相關的局部腎細胞癌患者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貝組替凡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49%,并且大多數患者表現出持久的治療反應。中位緩解持續時間尚未達到,56%的患者至少維持緩解12個月。
(二)VHL病相關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母細胞瘤
在24例患者中,ORR為63%,73%的患者至少維持緩解12個月。
(三)VHL病相關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12例患者中,ORR為83%,50%的患者至少維持緩解12個月。
(四)晚期腎細胞癌
在針對既往接受過PD-1/L1抑制劑和VEGF-TKI治療的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的3期LITESPARK-005研究中,貝組替凡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6個月,顯著優于對照組(依維莫司)的3.9個月(HR=0.70)。客觀緩解率(ORR)為22% vs 4%,完全緩解(CR)率為3%。在肉瘤樣分化(預后極差亞型)患者中,PFS優勢更明顯(5.3個月 vs 2.8個月)。
安全性分析
貝組替凡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貧血、乏力、頭暈、惡心、高血壓等。其中,貧血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約為90%,3級及以上占7%。但這些不良反應大多可通過相應的對癥治療進行管理,如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貧血等。總體而言,貝組替凡的安全性良好,患者能夠耐受治療。
貝組替凡作為一種HIF-2α抑制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途徑。它在VHL病相關腎細胞癌患者中展現了顯著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為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更多臨床研究的開展,貝組替凡有望擴展其應用范圍,成為一種廣泛應用于多種實體瘤的新型靶向藥物,為癌癥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貝組替凡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