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非共價BTK抑制劑匹妥布替尼:如何克服伊布替尼耐藥?
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伊布替尼曾是重要的治療藥物,但長期使用后,腫瘤細胞易發生BTK C481位點突變(如C481S突變),導致耐藥,使患者治療面臨困境。不過,全球首個非共價BTK抑制劑匹妥布替尼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帶來了希望。
共價BTK抑制劑(包括伊布替尼、澤布替尼等)通過與BTK的C481殘基形成共價鍵,不可逆地結合在BTK的ATP結合口袋中,抑制BTK活性。但這種結合方式易引發耐藥,而匹妥布替尼作為非共價BTK抑制劑,作用機制截然不同。它通過廣泛的氫鍵與ATP結合位點附近的水分子和BTK殘基相互作用,不依賴C481殘基進行結合,因此能克服C481突變引起的耐藥問題。
多項研究數據證實了匹妥布替尼的優勢。在I/II期BRUIN研究中,接受過共價BTK抑制劑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客觀緩解率(ORR)達到50%,其中13%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17.6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7.4個月,中位總體生存期(OS)為23.5個月。在中國II期J2N-MC-JZNJ研究中,35名既往接受過BTK抑制劑治療的MCL患者,ORR為62.9%,與全球BRUIN研究結果一致。
與共價BTK抑制劑相比,匹妥布替尼具有明顯優勢。它不僅能克服耐藥性,還具有高選擇性,對BTK的選擇性比98%的其他激酶高300倍,能減少對其他激酶的抑制,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其可逆性也使得在治療過程中能更靈活地調整劑量,適應患者具體情況。
2023年1月,匹妥布替尼被FDA加速批準用于既往接受過至少二線系統治療(包括BTK抑制劑)的復發或難治性MCL成人患者,成為FDA批準的第一個非共價BTK抑制劑。同年12月,又被批準用于既往接受過至少二線系統治療(包括BTK抑制劑和BCL-2抑制劑)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成人患者。
匹妥布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