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馬度胺的副作用管理:如何應對骨髓抑制和感染風險?
作者:
醫學編輯李可艾
2025-05-15
泊馬度胺作為第三代免疫調節劑,在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治療中療效顯著,但其骨髓抑制和感染風險需嚴格管理。
骨髓抑制:分級監測與動態干預
泊馬度胺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貧血發生率較高,需建立個性化監測計劃:
劑量調整策略: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500/μL或血小板計數<25,000/μL,需暫停給藥。恢復至安全閾值(中性粒細胞≥1,000/μL、血小板≥50,000/μL)后,可按每周遞增1mg的方式恢復用藥,最大劑量不超過4mg/d。
升細胞藥物聯合:對3級以上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聯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貧血患者優先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若Hb<70g/L則需輸血支持。
預防性管理:治療前評估基線血常規,合并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需降低起始劑量至2mg/d,并每周監測全血細胞計數。
感染風險:主動篩查與被動免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編輯,僅作為參考。內容與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具體專業的用藥方式、效果、副作用等請咨詢醫生或藥師。】
閱讀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