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骨質疏松癥或骨質減少高風險乙型肝炎患者使用TAF治療的真實世界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
對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而言,長期抗病毒治療是必不可少的,而治療的安全性對這些患者來說尤為重要。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在療效上不遜于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并且在腎臟和骨骼安全性方面有所改進。然而,在開始抗病毒治療之前,我們仍然缺乏一種迅速且簡便的方法來識別那些具有骨質疏松癥高風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此,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推薦進行一分鐘骨質疏松風險測試,以便及早識別出高危患者。
本研究旨在評估一分鐘骨質疏松風險測試的實用性,以及探討在病毒學抑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轉用T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這項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中,我們對那些接受TDF或恩替卡韋(ETV)治療48周或以上、HBV DNA低于20 IU/mL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進行了一分鐘骨質疏松篩查風險測試。我們納入了那些被識別為骨質疏松癥高風險的患者,并通過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DEXA)進一步診斷為骨質減少或骨質疏松癥。在24周和48周時,我們分別評估了骨骼和骨轉換標志物的安全性,以及TAF的抗病毒效果。
通過一分鐘骨質疏松風險測試,我們篩查出84.95%(175/206)的CHB患者存在骨質疏松風險。經過DEXA診斷,其中85.71%(150/175)的患者被確診為骨質減少。最終,本研究共納入了138例患者,其中男性92例(62.3%),女性46例(37.7%),平均年齡為45歲。在48周時,先前接受ETV治療的患者組的HBV DNA抑制率為88%(35/40),而先前接受TDF治療的患者組的抑制率為90%(88/98)。在從TDF轉換為TAF后,腰椎(L1-L4)的骨礦物質密度(BMD)在24周時相比基線有所改善(1.03±0.11與0.97±0.12,P = .001)。此外,從TDF轉換為TAF 24周后,血清中的I型前膠原蛋白前肽(PINP)和1型膠原蛋白β-C端肽(CTX)與基線相比均有所下降(50.35±18.90與63.65±19.17,P = .016和0.21±0.13與0.32±0.10,P = .017)。在ETV轉換為TAF的患者組中,BMD、PINP和CTX在治療期間均保持穩定。
這些結果表明,在長期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期間,應特別注意骨質疏松的風險。一分鐘骨質疏松風險測試可以迅速識別出大多數具有骨質疏松風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鑒于其便捷性,我們建議在開始抗病毒治療之前使用該測試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早期篩查。此外,我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在病毒學抑制的骨質疏松CHB患者中改用TAF后,其骨骼安全性得到了改善。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