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希替尼作為替代療法治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潛在益處,仿制藥上市了嗎时间:2024-08-12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對于III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本研究探索了新輔助奧希替尼(Osimertinib)治療,隨后進行序貫最終放射治療和/或手術的療效。 針對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標準治療方法是同步放化療(CRT),之后進行度伐利尤單抗(Durvalumab)鞏固治療。本研究旨在評估新輔助奧希替尼作為替代療法的潛在益處,主要目標是減小放射野。 研究納入了未經治療、不可手術的III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患者在確定的放射治療(RT)和/或手術前,每天接受80毫克奧希替尼口服治療,持續12周。在第6周和第12周時評估緩解情況。對于緩解的患者,計劃進行序貫明確的RT和/或手術。未緩解的患者則開始接受標準CRT治療。RT±手術或CRT后,患者接受2年的隨訪,無需輔助治療。主要終點是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安全性、總腫瘤體積(GTV)、計劃腫瘤體積(PTV)以及奧希替尼治療前后肺總容量減去GTV超過20 Gy(V20%)的百分比。此外,還進行了探索性分析,包括評估奧希替尼治療前、第6周和第12周、RT結束時以及RT后6周血漿循環無腫瘤DNA(ctDNA)的存在情況。 研究共納入了24名患者(19名女性;中位年齡73歲;范圍51-82歲)。其中,19人從未吸煙,20人患有腺癌,16人有外顯子19缺失,8人有外顯子21突變。患者患有IIIA期(10人)、IIIB期(9人)或IIIC期(5人)疾病。3名患者被排除在分析之外(1名患者退出,2名患者在截止日期仍在接受奧希替尼治療)。 誘導奧希替尼治療后的ORR為95.2%(17例部分緩解,3例完全緩解,1例疾病進展)。在誘導治療后,20名患者中有13名明確接受了放射治療,3名接受了手術,5名被排除。4名患者被重新分期為IV期(對側毛玻璃樣混濁對奧希替尼有反應),1名患者撤回知情同意書。最終,3名患者接受了手術,其中1名患者還接受了放療治療。2名患者達到pT1aN0,1名患者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奧希替尼治療前的中位GTV、PTV和V20%分別為47.4±76.9 cm³(13.5-234.9)、227.0±258.8 cm³(77.8-929.2)和27.1±16.4%(6.2-60.3)。治療后的值分別為27.5±42.3 cm³(2.99-137.7;-48±20%;P=.02)、181.9±198.4 cm³(54-718.1;-31±20%;P=.01)和21.8±11.7%(9.1-44.15;-24±40%;P=.04)。PTV/GTV/V20%的減少與腫瘤大小和中心位置相關。 中位隨訪時間為28.71個月(范圍為0.4-45.1個月),未達到中位無病生存期(平均值為30.59;標準誤差為3.94;95%置信區間為22.86-38.31)。5名患者檢測到ctDNA;其中4人在基線時ctDNA呈陽性,在奧希替尼誘導期間變為陰性,但在治療終止后再次呈陽性。有趣的是,3名基線時ctDNA陰性的患者在放療后變為弱陽性,然后在隨訪時呈陰性。在奧希替尼或放射階段沒有報告明顯的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新輔助奧希替尼治療對于III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是可行的,隨后進行明確的放療和/或手術,ORR高達95.2%,且安全性良好。在最終放療(無化療)前進行12周的奧希替尼誘導治療,可使放射野顯著減少近50%,且與腫瘤大小呈線性相關。在改變臨床實踐之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驗證這種無化療方法的長期療效。 奧希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