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DLBCL患者使用Polivy后出現嚴重感覺神經病變的診療經驗
患者張先生,58歲,確診復發/難治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既往接受R-CHOP方案治療6周期后復發。2023年10月,患者入組Polivy聯合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PBR)的臨床試驗。
治療經過
初始治療:
患者按體重給予Polivy 1.8mg/kg,每21天靜脈注射,聯合苯達莫司汀90mg/m²(第1、2天)和利妥昔單抗375mg/m²(第1天),共6個周期。
前3周期耐受良好,僅出現1級中性粒細胞減少,未調整劑量。
神經病變發生:
第4周期輸注Polivy后,患者出現雙下肢麻木、刺痛,逐漸進展至雙手,伴行走不穩。
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提示四肢遠端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降低,符合2級周圍神經病變(CTCAE分級)。
劑量調整與處理:
暫停Polivy:立即停用Polivy,苯達莫司汀劑量減至70mg/m²。
對癥治療:給予加巴噴丁300mg/日,維生素B12 1000μg/周,局部理療。
監測與恢復:2周后癥狀緩解至1級,第6周期恢復Polivy 1.4mg/kg,但第2天再次出現2級神經病變,遂永久停藥。
后續治療:
改用塞利尼索聯合地塞米松方案,完成4周期后達部分緩解(PR),目前維持治療中。
機制分析
Polivy為抗體偶聯藥物(ADC),其載藥MMAE通過抑制微管聚合誘導細胞凋亡,但易導致神經毒性。DLBCL患者中,Polivy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約40%,3級以上占4%。本例患者出現2級神經病變,可能與MMAE在背根神經節蓄積有關。
劑量管理:Polivy治療中需密切監測神經癥狀,2級以上神經病變需減量或停藥。
替代方案:對神經病變高風險患者,可考慮非MMAE類ADC(如Loncastuximab tesirine)或CAR-T細胞療法。
本例DLBCL患者使用Polivy后出現嚴重感覺神經病變,通過劑量調整和對癥治療,癥狀得以控制。Polivy的神經毒性需引起臨床重視,個體化劑量管理是保障療效與安全性的關鍵。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