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藥泛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達克替尼治療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療效與安全性評估
對于復發性或轉移性(R/M)皮膚鱗狀細胞癌(sSCC)患者,當不適合放療(RT)或手術治療時,化療(CT)雖能提供一定的姑息效果,但臨床反應往往有限。因此,一項臨床試驗探討了口服泛HER抑制劑達克替尼在此類患者中的治療作用。
該研究納入了診斷為R/M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患者,并給予達克替尼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日30毫克(QD),持續15天后,調整為每日45毫克。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緩解率(RR)。同時,利用針對與皮膚鱗狀細胞癌相關的36個基因的定制面板,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對腫瘤樣本進行了深入分析。
共有42名患者(其中33名為男性,中位年齡77歲)接受了治療。這些患者中,大多數(86%)之前已接受過治療,包括手術(86%)、放療(50%)和化療(14%)。研究結果顯示,RR為28%(其中2%為完全緩解,26%為部分緩解),疾病控制率達到了86%。此外,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別為6個月和11個月。
在安全性方面,大多數患者(93%)經歷了至少一種不良事件(AE),其中腹瀉和皮疹各占71%,疲勞占36%,粘膜炎占31%。36%的患者發生了3-4級AE,16%的病例因藥物相關毒性而停止了治療。
對腫瘤樣本的分子分析顯示,TP53、NOTCH1/2、KMT2C/D、FAT1和HER4是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值得注意的是,BRAF、NRAS和HRAS突變在無應答者中更為常見,而KMT2C和CASP8突變則僅限于該亞組。
綜上所述,達克替尼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展現出了與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藥物相似的活性,并觀察到了持久的臨床益處。其安全性與之前在其他癌癥中的經驗相當。此外,分子標志物的選擇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療率,為未來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方向。
達克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