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治療與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艾曲泊帕的聯合應用在治療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中的療效與安全性評估
免疫抑制治療(IST)是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不可行的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SAA)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然而,其療效常受限于患者體內殘留造血干/祖細胞(HSPC)的數量。艾曲泊帕,作為一種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能有效刺激殘留HSPC的增殖,從而有助于恢復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盡管近年來有多項研究探討了IST與艾曲泊帕聯合治療SAA的效果,但結論仍存在爭議。本研究旨在系統評估IST與艾曲泊帕聯合治療在SAA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共納入了16項研究,涵蓋2148名患者。結果顯示,在3個月(匯總OR=2.10,95% CI 1.58-2.79,p<0.00001)和6個月(匯總OR=2.13,95% CI 1.60-2.83,p<0.00001)時,IST聯合艾曲泊帕組的總體緩解率(ORR)顯著高于單純IST組。然而,這種差異在12個月時變得不再顯著(合并OR=1.13,95% CI 0.75-1.72,p=0.55)。
完全緩解率(CRR)的結果與ORR相似,3個月(匯總OR=2.73,95% CI 1.83-4.09,p<0.00001)、6個月(匯總OR=2.76,95% CI 2.08-3.67,p<0.00001)時聯合治療組顯著高于IST組,而12個月時的差異則無統計學意義(合并OR=1.38,95% CI 0.85-2.23,p=0.19)。
與IST組相比,IST聯合艾曲泊帕組展現出更高的總生存率(OSR)(合并OR=1.70,95% CI 1.15-2.51,p=0.008)。然而,在無事件生存率(EFSR)(合并OR=1.40,95% CI 95% CI 0.93-2.13,p=0.11)、克隆進化率(合并OR=0.68,95% CI 0.46-1.00,p=0.05)以及其他不良事件方面,兩組之間并未表現出顯著差異。
亞組分析進一步揭示,年齡是異質性的來源之一,而研究類型和隨訪時間則未對結果產生顯著影響。此外,所有相互作用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治療效果并不受亞組特征的影響。
綜上所述,IST聯合艾曲泊帕治療能促使SAA患者更早、更快地實現血液學緩解,并提高完全緩解率。盡管該聯合療法對總體EFSR無顯著影響,但它能顯著改善OSR,且未增加克隆進化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風險。
艾曲波帕 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