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isotuzumabvedotin+厄洛替尼可能成為新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
一項1b期試驗結果表明,telisotuzumabvedotin(teliso-v)與厄洛替尼聯合使用可能有潛力作為進展性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伴c-Met過表達的治療選擇。
研究中,42名成人接受每21天2.7mg/kg teliso-v+厄洛替尼150mg/天,36名患有可評估的疾病;28例c-Met過表達、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或MET擴增以及EGFR突變呈陽性。5例僅C-Met過表達呈陽性,3例NSCLC的c-Met過表達和罕見或未知的EGFR突變均呈陽性。
有69%的人以前接受過至少三線治療,83%的人接受過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而44%的人接受過第三代藥物作為最后的治療。
接受teliso-v和厄洛替尼治療的中位時間分別為18.1周和20.3周。
所有42名患者都經歷了至少一次任何級別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周圍感覺神經病變(43%)、痤瘡樣皮炎(38%)、腹瀉(33%)和低白蛋白血癥(33%)。
此外,64%的患者有一種或多種3級或更嚴重的副作用,例如肺栓塞(14%)和低鉀血癥(10%),而各有7%的患者有周圍感覺神經病變、腹瀉、疾病進展和低磷血癥。可能與teliso-v治療有關,一名患者死于咯血。
總體而言,30.6%的可評估參與者對治療有客觀反應,疾病控制率(DCR)為86.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9個月,數據截止時未達到中位反應持續(xù)時間。
在28名EGFR突變陽性參與者中,客觀緩解率為32.1%,DCR為85.7%,中位PFS為5.9個月,而探索性分析表明,EGFRT790M突變患者的客觀緩解率與其他類型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相當EGFR突變(31對33%),但PFS的中位持續(xù)時間較低(3.7對6.8個月)。
在客觀反應(26.7對38.5%)和疾病控制(73.3%)方面,接受奧希替尼治療的15名EGFR突變陽性患者對研究方案的反應比未接受第三代EGFR-TKI的13名患者更差對比100%)。
此外,具有高組織學c-Met評分(≥225)的患者比評分較低的患者(52.6對12.5%)更有可能實現客觀反應,但具有相似的DCR(78.9對87.5%)。MET擴增的6名患者中有5名也是c-Met-high;60.0%達到客觀反應和100%疾病控制。
“海得康”發(fā)掘國際新藥動態(tài),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海得康醫(yī)學顧問咨詢電話:400-001-9769,15600654560(微信同號)。
【友情提示:本文醫(y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y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