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確診后應該先化療還是先吃靶向藥?肺癌飲食原則!
肺癌患者有基因突變,該如何選擇?
EGFR突變與肺癌的關系:肺腺癌屬于非小細胞肺癌(NSCLC),根據研究數據,約40%~50%的NSCLC患者存在EGFR的突變,其中19外顯子缺失和L858R突變是最常見的2種突變,分別占45%和40%。針對這些常見的突變,已有成熟的靶向藥,其中國內已上市的EGFR-TKIs包括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羅凱(厄洛替尼)、凱美納(埃克替尼)奧希替尼等。
NCCN指南推薦治療方案
根據NSCLC的2017.V2版NCCN指南,對于晚期NSCLC一線治療,推薦進行 EGFR、ALK、ROS1、PD-L1檢測,根據分子檢測結果選擇對應的治療方案。EGFR敏感突變者,推薦一線使用EGFR-TKIs。分子檢測結果陰性的患者,推薦一線使用化療方案。如果是在一線化療期間檢出EGFR敏感突變的患者,可繼續完成化療計劃及維持治療,也可中斷化療換用EGFR-TKIs。
根據《中國晚期原發性肺癌診治專家共識(2016年版)》,EGFR基因敏感突變并且不存在耐藥基因的晚期NSCLC患者推薦EGFR-TKIs一線治療;如果一線和維持治療時沒有應用EGFR-TKIs,二線治療時應優先應用EGFR-TKIs。對于正在化療且存在EGFR敏感突變的患者,專家共識中未提及處理辦法。
也就是說,EGFR19外顯子突變是常見情況并且有靶向藥。但一線化療期間要不要換藥這個問題,在指南和專家共識里并沒有明確答案。
如果患者先做基因檢測,有突變就先選擇相應的靶向藥治療是最好的。但如果先化療,以后基因突變情況可能會改變。如果評估下來化療效果不理想,然后再改為靶向藥物。如果化療效果好,那么可以繼續化療,維持治療時再用靶向藥。
化療與靶向,哪個更能延長生存期?
化療與靶向藥相比副作用大一些,但對所有癌細胞都具有抑制作用。靶向藥副作用較小,只能抑制有靶點的癌細胞,因此在腫瘤治療方案上,醫生要綜合病人的身體耐受情況和藥物效果來綜合運用。不同臨床分期的生存率有所不同,隨著期別的增加,其1、3、5和8年生存率遞減,I期的1、 3、 5和8年生存率均>50%,中位生存期達9年,而IQ、IV期的遠期生存率明顯降低。不同病理類型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差異也很大,在鱗癌、腺癌和小細胞肺癌中,鱗癌患者的預后較好,中位生存期達1.75年。其次是腺癌,中位生存期為1.6年,而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則很差,中位生存期僅為0.9年。
肺癌晚期飲食注意
肺癌晚期患者無論是化療還是靶向治療或是其他治療,飲食、心理護理都十分重要。照顧肺癌晚期患者,尤其是在改善飲食調理方面,一定要做到有針對性。肺癌晚期患者經常會出現各種病癥狀況,調理飲食不僅僅是為了補充人體營養,更多是為了改善其癥狀,減少病痛折磨。
肺癌晚期飲食主要有幾個原則:易消化、營養豐富、能夠提起患者的食欲、食物新鮮。營養豐富主要是因為患者在治療期間身體比較虛弱,而且癌細胞吞噬了患者身體內很多的營養,要及時補充蛋白質、熱量、維生素等。而在放化療期間,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的副作用,新鮮而能提起患者食欲的食物非常重要。
肺癌晚期患者如果出現發燒、消瘦、乏力等癥狀時,飲食方面就需要及時調整,不僅菜式要搭配豐富多樣,而且在口味上要下足功夫,不要油膩、不要辛辣、最好以清淡為主,進食前為防止患者惡心,可在餐前喝點生姜汁。切忌飲食過飽,可以少吃多餐。
如果患者痰液比較多,這是肺癌最嚴重的時候,需要時刻注意患者的呼吸狀況,夜間很可能因為痰液增多,患者無法排痰,引起呼吸堵塞,危及生命。最好是時刻有人在旁看護。此外,在飲食方面應多做一些清肺利痰的食物給病人,如胡蘿卜、梨子、木耳、豆漿、蜂蜜等。另外,也可以試試潤肺湯,如潤肺銀耳羹。
患者病情嚴重時,很有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現象,此時最好將食物弄得更容易消化。可以做些半流質食物,如雞蛋羹、豆腐腦等等,也可以將富含維生素c的綠色蔬果,榨汁給患者服用,以保證一天的營養平衡。
肺癌晚期患者的心理護理
肺癌晚期患者由于腫瘤侵犯胸膜,大都伴隨著疼痛,實施自控鎮痛術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使用了PCA鎮痛方法,病人往往又會表現出焦慮、煩悶、恐懼、傷感孤獨和絕望心理,因此做好病人疼痛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海得康·品牌】
“海得康”品牌創立于2015年9月,由多年醫藥背景海歸人員創辦,并獲得了北京市海外學人中心留學生創業基金。團隊由海外留學人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組成。更多海外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官方微信:15600654560。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