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素治療應優先于氨己烯酸,作為嬰兒痙攣癥的首選治療方案时间:2024-04-11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嬰兒痙攣癥(IS)是一種對兒童具有潛在破壞性的早期癲癇發作。盡管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高劑量潑尼松龍和氨己烯酸都被推薦作為IS的標準治療方法,但目前尚未明確哪種方法應作為首選。然而,根據近期的研究,與氨己烯酸相比,激素治療(包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大劑量潑尼松龍)顯示出更高的早期緩解率。 為了提高新發非結節性硬化癥(TSC)相關IS兒童在3個月內實現電臨床緩解的百分比,我們從平均的53.8%提升至70%以上,我們采用了一種質量改進(QI)方法,該方法特別強調激素治療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在一項研究中,我們將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的前瞻性干預隊列(N=57)與2015年11月至2019年4月的回顧性基線隊列(N=67)進行了比較。我們的改進措施針對了關鍵影響因素,如常規使用氨己烯酸而非激素療法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以及對初始治療無反應的患者通常在14天后才開始第二輪治療。研究納入了年齡在2至24個月之間、新診斷為IS且無TSC的兒童。我們使用控制圖來展示主要結果和過程測量,其中中心線是基于統計過程控制方法的季度(前3個月)平均值。 通過實施QI干預措施,特別是將激素治療標準化為首選治療方案,我們觀察到3個月的緩解率從基線隊列的53.8%顯著提高到干預隊列的75.9%。此外,過程測量結果也顯示出積極的趨勢,包括接受激素治療作為首選治療的兒童比例有所增加(從平均44.6%增加到100%),首次治療后的臨床隨訪天數減少(從平均16.3天減少到12.6天),以及對初始治療無反應的患者在14天內開始第二輪治療的時間縮短(從平均36.3天減少到17.2天)。 綜上所述,對于IS兒童,采用QI方法并優先考慮激素治療可以顯著提高3個月的電臨床緩解率。我們相信,在其他醫療中心實施類似的QI措施也有望提高當地的緩解率。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