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達替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顯成效时间:2024-04-03 作者:醫學編輯李可艾 阅读 尿路上皮癌(UC),亦稱作移行細胞癌,主要起源于膀胱內壁,占膀胱癌病例的90%以上。在診斷為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患者中,約20%存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的基因變異。FGFR屬于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其基因變異可能激活多種腫瘤類型的生長信號,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和存活。此外,FGFR在機體修復、免疫應答及代謝等多個生理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當控制FGFR的基因發生融合或突變(即FGFR1-4變異)時,可能導致某些癌癥的發生與發展。晚期UC患者,尤其是那些由FGFR驅動的腫瘤患者,預后情況通常不佳,因此急需創新的治療方法。目前,轉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8%。 厄達替尼,作為一種每日一次的口服藥物,是泛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 為了評估厄達替尼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名為THOR(NCT03390504)的3期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臨床研究。該研究納入了所有患有轉移性或不可切除UC且伴有特定FGFR基因改變的患者,這些患者在先前的一或二線治療中病情已出現進展。研究中,厄達替尼的療效在兩個隊列中進行了比較:一是與標準護理化療相比,在至少接受過一種包括抗PD-(L)1藥物的治療后(隊列1);二是與帕博利珠單抗相比,在僅接受過一次不含抗PD-(L)1藥物的既往治療后(隊列2)。 研究結果顯示,厄達替尼治療達到了總生存期(OS)的主要終點。在預先設定的中期分析數據截止時,接受厄達替尼治療的患者實現了超過一年的中位OS。鑒于中期結果已符合厄達替尼治療優于化療的預設標準,獨立數據安全監測委員會建議終止該研究,并為原先隨機分配至化療組的患者提供交叉使用厄達替尼的機會。在THOR研究中觀察到的厄達替尼的安全性數據,與此前在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中報道的數據相一致。 厄達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