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10-18 作者:吉三代 【轉載】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導致肝硬化、肝細胞癌(HCC)等終末期肝病以及食管靜脈曲張和門靜脈高壓等并發癥。 隨著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的不斷涌現,幾乎所有HCV患者都可以實現持續病毒學反應(SVR)。HCV治療比過去容易多了。DAA藥物針對HCV病毒生命周期中特定的靶點,能夠較大幅度提高患者治愈率,且可以縮短治療時間,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吉三代是吉利德公司又一個以索非布韋為骨架的丙肝DAA,適用于全部6種基因型丙肝患者的治療。MyHep All是經過美國吉利德公司授權生產的,其生產原料、加工工藝均和美國吉利德公司一致,因此療效會更有保障。 日本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多中心隊列研究,共納入1675例患者,患者使用含索非布韋(Sofsbuvir)的無干擾素方案治療獲得SVR,分為既往HCC組(n=152)或既往無HCC組(n=1523)。累積HCC發生率和HCC的相關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風險分析。 在隨訪期間(中位時間17個月),46例(2.7%)患者罹患HCC。對于非肝硬化患者組和肝硬化患者組,新發HCC的1年累積發生率分別為0.4%和4.9%(log-rank檢驗:P<0.001)。 對于肝硬化患者,治療結束時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EOT-AFP)是新發HCC的最強預測標記物。對于EOT-AFP<9.0ng/mL組和EOT-AFP≥9.0ng/mL組,新發HCC1年累積發生率分別為1.4%和13.1%(log-rank檢驗:P<0.001)。 對于非肝硬化患者組和肝硬化患者組,復發HCC的1年累積發生率分別為6.5%和23.1%(log-rank檢驗:P=0.023)。 對于肝硬化患者,既往HCC特征與復發HCC顯著相關。性別、年齡和代謝特征并不影響HCC。 研究者因此得出結論,對于實現SVR后的肝硬化患者,血清EOT-AFP水平和既往HCC特征將是用于預測HCC的標記物。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m.jwxr.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