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10-18 作者:多吉美 【轉載】 這幾天都在討論肝癌相關的問題,因為肝癌確實值得我們去關注,畢竟隨著各種綜合因素,未來短期內得癌癥的人數會越來越多,只有認清這個事實我們才有機會去面對甚至是戰勝它。 但是今天我們不聊那些讓人聽上去就很苦悶的東西,我們來看兩則好消息。 一、中國肝癌診斷治療的現狀 我國的肝癌新發和死亡病例占到全球的50%以上,肝癌極大地威脅著中國人的健康。由于肝癌起病相對隱匿,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往往已是中晚期,患者已失去了進行手術等根治性治療的機會,而化療、放療等手段對肝癌也效果不佳,因此患者預后往往較差,5年生存率只在20-30%水平徘徊。 雖然病魔來勢洶洶,但如果能早診早治,早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可達到50%以上。然而,目前尚無診斷標志物能實現較好的早期診斷效果,現有的肝癌常用標志物甲胎蛋白(AFP)敏感性較差,單獨應用常常出現漏診[2]。 于是科學家們把目光放到了新興的液體活檢技術上。液體活檢,針對的是癌癥患者血液中游離的癌細胞或ctDNA,其中后者攜帶著與原發瘤灶相同的癌癥“身份信息”,因此對ctDNA進行檢測可實現癌癥的篩查、診斷和療效評估。相較傳統的組織活檢技術,取血進行液體活檢損傷極小、隨時可行,因此成為了癌癥研究領域最炙手可熱的課題。 液體活檢,前途無量 二、中國科學家在肝癌早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10月9日的《自然》子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中山大學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教授,而UCSD的團隊則由華人科學家張康教授領銜,中美兩國研究人員協力設計了檢測少量血液中循環DNA(ctDNA)特定位點甲基化水平,對肝癌進行早期診斷及療效和預后評估的新方法,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84.8%和93.1%,還能準確的評估腫瘤的分期、療效和復發。 張康教授是這樣評價本次研究價值的:“我們的研究成果非常振奮人心,液體活檢結果在大規模的肝癌患者隊列中體現了與腫瘤負荷、治療響應和癌癥整體分期的密切相關性。目前臨床醫生們還缺乏用于肝癌檢測和治療評估的手段,本次研究證明,全新高效的液體活檢技術不止能用于肝癌,還可用于其他實體腫瘤。” 以上內容來自「起點網」。能看到國內醫學研究的成果獲得世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內心還是很榮耀的,根據奇點網的消息,這項最新研究近期(10月中旬)就能在中山大學的腫瘤防治中心應用。期待這項研究能盡快廣泛運用,讓我國更多肝癌患者獲益。 三、樂伐替尼的亞洲研究顯示,效果更符合中國患者 樂伐替尼挑戰多吉美一戰成名,是依賴于其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生存期和無疾病進展期都優于多吉美。上個月的2017中國腫瘤協會(CSCO)年會上,秦叔逵教授專門整理出亞洲人的數據。 288例病例,樂伐替尼PK多吉美,治療晚期、未接受其他全身治療的初治的肝癌患者。 有效率:21.5% vs 8.3% 無疾病進展生存期:9.2個月 vs 3.6個月 總生存期:15.0個月 vs 10.2個月 副作用:基本相當 這數據,就說明了一切——這是第一次,肝癌中有靶向藥做到了總生存期延長的數據,還延長了近5個月。 綜上,與我們相關的兩條好消息是: 第一,中國科學家在肝癌早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敏感性達84.8%、特異性達93.1%,填補液體活檢診斷肝癌空白; 第二,樂伐替尼一線治療肝癌,對于我國患者,獲益度要優于多吉美。 可能大家對這個液體活檢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就不能理解到這條消息對于我們廣大群眾的好處。不了解不礙事,我們只要知道一個原則“所有的癌癥在早期的時候治療的收益最大,而且有機會根治”。也就是說,那些有肝癌高風險的人群(我們昨天說的肝癌黑五類),能夠依靠這個全新的檢測技術在早期就能更準確的確診,從而抓住最佳的治療時機,也就有機會繼續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放肆的玩耍了。 展望未來,立足當下,對于我們已經確診了的病友來說,樂伐替尼治療肝癌的效果比多吉美要更好,可以算得上一個好消息,畢竟就像一開始我們說的,承認現實,我們才能更好的前進。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m.jwxr.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