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9-07 作者:AZD9291 【轉載】 這幾年,有不少可以對抗腫瘤的新技術和新藥物,比如大名鼎鼎的肺癌神藥AZD9291和免疫治療藥物PD-1抗體,無數的腫瘤患者可以獲益,部分幸運的患者可以痊愈。 不過,腫瘤依然是世界難題,不容易攻克。 在最近的權威科學雜志《Cell》上,英國劍橋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個極端案例,說明了腫瘤難治的一個原因——異質性。 9種藥物,譜寫8年傳奇抗癌經歷 這位患者得了卵巢癌,屬于晚期。一般來說,這類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7%。 不過,她很幸運。確診后,先是通過手術切除了部分腫瘤,維持了大約1年。接下來的4年時間里,先后使用了9種藥物治療,幾乎都是化療藥:紫杉醇、順鉑、卡鉑、脂質體阿霉素、吉西他濱、貝伐單抗、環磷酰胺、培美曲塞和拓撲替康。 這基本是市面上所有的化療藥都用過一遍了,頗有神農嘗百草的意思。能夠維持四年,扛過這么多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也真不容易了! 她用完最后一個化療藥——拓撲替康后,發現腫瘤在緩慢長大,腫瘤標志物CA125也在慢慢升高,這說明拓撲替康沒有效果,只能停藥了。 已經用了這么多藥了,主治醫生決定讓她接受最佳支持治療,同時定期檢測CA125隨訪。 大概的意思就是:醫生已經用完了所有能用的藥物,沒有太好的治療手段了,接下來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了。 重點來了,停止化療之后的兩年里,她的腫瘤標志物CA125一直在慢慢下降,患者的狀態也還不錯。 這讓她的主治醫生非常懵逼:一個4期卵巢癌患者,全身多處轉移,用了9種化療藥維持了4年,停藥之后又維持了兩年,狀態依然不錯,誰能告訴我這是為什么? 這位主治醫生也是杠上了,馬上安排患者進行了全身的CT檢測。果然,比對2年前的CT結果,他第二次懵逼,患者全身出現了4處轉移灶,表現都不一樣: 右上腹部的轉移灶,一直在持續縮小; 肝臟的轉移灶,一直穩定,略有縮小; 脾臟的轉移灶,一直緩慢增大; 陰道新發轉移灶,持續快速增大。 所以,這位患者身上的4處轉移灶出現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有的縮小,有的穩定,有的緩慢增大,有的快速增大。 同一位患者的腫瘤,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別,這到底是為什么? 火力全開,全方位檢測揭示腫瘤異質性 經歷了這兩次懵逼,這位主治醫生也炸毛了,找到了他劍橋的朋友們,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找到原因。 他通過手術取到這些腫瘤組織,接下來,使用了目前最前沿的的檢測技術,來分析這4個轉移灶以及原發灶的差別:全基因組測序、mRNA定量、各種免疫組化檢測以及原位的TCR測序。 經過一番折騰,他們發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不同轉移灶的免疫細胞浸潤程度和腫瘤的生長密切相關: 右上腹部的轉移灶,持續縮小,有大量的免疫細胞浸潤; 肝臟的轉移灶,略有縮小,有中等的免疫細胞浸潤; 脾臟的轉移灶,緩慢增大,有少量的免疫細胞浸潤; 陰道新發轉移灶,快速增大,幾乎沒有免疫細胞浸潤。 這或許在暗示:在這位患者停掉化療藥之后的兩年時間了,她的免疫系統一直在壓制著腹部和肝臟轉移灶,不讓它們長大;但是,免疫細胞根本進不去陰道的新發病灶,所以它一直野蠻生長。 同時,這位打雞血的主治醫生還分析了很多其它的一些指標,發現這些不同轉移灶之差別很大,比如大名鼎鼎的P53基因在不同轉移灶的突變頻率很不一樣,TCR測序的結果在不同轉移灶之間也很不一樣。 所以,這位患者的4個轉移灶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或許,這些異質性導致了不同的腫瘤生長速度不一樣。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她的治療經歷 第一:這是一個奇跡,但我們更希望它可以成為一個常態。在熟知患者身體狀況和不同藥物偏好的情況下,或許每位患者都能有機會通過化療藥實現八年控制。 第二:腫瘤異質性真的很可怕。即使殺死99%的腫瘤,剩下的1%依然可以卷土重來。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卷土重來之后,我們還會再去想辦法尋找藥物消滅他們。 第三:腫瘤患者的免疫系統很重要,吃好喝好睡好。 除此之外,我們之前還報道過一位類似的案例:一位肉瘤患者,在使用PD-1抗體治療之后,全身的絕大部分腫瘤都消失了,只有一處轉移灶在持續的長大,經過分析發現,這個不安分的轉移灶出現了PTEN基因的缺失(PD-1抗體+局部處理=腫瘤完全消失!)。 腫瘤異質性固然可怕,但是,隨著更多的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我們終將有機會戰勝它!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m.jwxr.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