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7-21 作者:PD1 【轉載】 如今,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抗程序細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體(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占主要部分。隨著 PD-1/PD-L1 阻斷劑在國內外臨床試驗和應用的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不良反應引起關注。 常見的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有:皮膚毒性、腸道毒性、肝臟毒性、免疫治療相關性肺炎、甲狀腺毒性。下面將分別闡述這些不良反應的處理原則。 1皮膚毒性 不良反應分級處理原則 1級皮膚不良反應 2級皮膚不良反應 3級及以上皮膚不良反應 可不進行治療或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止癢劑 可在改善后恢復免疫治療,但若連續治療12 周后病情仍無改善,則應停止免疫治療 應暫停PD-1 抑制劑,并請皮膚科會診行皮膚病學評估,治療上口服潑尼松(1mg·kg-1·d-1),必要時靜脈給藥治療,直到毒性嚴重程度≤1 級。如果48 h 內惡化,考慮加用免疫抑制劑(如英夫利昔單抗,環磷酰胺,霉酚酸酯)。 2腸道毒性 不良反應分級處理原則 1級腸道不良反應(每天<4次) 2級腸道不良反應(每天4-6次) 3級及以上腸道不良反應(每天≥7次)對癥予以結腸炎飲食和胃腸動力抑制劑(洛派丁胺或復方地芬諾酯)。調整飲食并應用止瀉藥2-3d后癥狀仍持續但無加重時可應用布地奈德。 結腸鏡有助于明確診斷,一旦鏡下明確結腸炎應暫停PD-1抗體,立即予以糖皮質激素1-2mg·kg-1·d-1治療。 永久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并予以大劑量糖皮質激素(2-4mg·kg-1·d-1)。如果應用糖皮質激素3d后癥狀仍無改善者,推薦每2周加用一次英夫利昔單抗。 3肝臟毒性 不良反應分級(ULN為正常值上限)處理原則 1級(無癥狀,ALT或AST≤2.5×ULN,總膽紅素≤1.5×ULN) 2級(2.5×ULN<ALT或AST ≤5×ULN;1.5×ULN<總膽紅素 ≤3×ULN) 3-4級(ALT或AST>5×ULN,總膽紅素>3×ULN)行肝功能監測(LFT)直至恢復正常;如持續無癥狀,可繼續應用抗PD1治療 需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及藥物引起的肝炎;暫停治療抗PD1治療,給予口服潑尼松1mg·kg-1·d-1或等量的激素治療;每日監測LFT。 放射學評估是否由腫瘤進展引起;停用抗PD-1治療;給予甲強龍2-4mg·kg-1·d-1靜脈點滴或等量激素治療;每日監測LFT。 4免疫治療相關性肺炎 不良反應分級處理原則 輕度肺炎 中度肺炎 重度肺炎采取對癥藥物治療,如口服強的松1-2mg·kg-1·d-1或甲潑尼龍0.5-1mg·kg-1·d-1。 首先停用PD-1受體抑制劑,嚴重的永久終止免疫治療,并行支氣管鏡檢查,請呼吸科醫生會診,以除外肺部感染和惡性腫瘤肺轉移可能。 持續應用大劑量的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2-4mg·kg-1·d-1,必要時還需聯合應用免疫抑制劑,如霉酚酸酯、環磷酰胺、英夫利昔單抗。 5甲狀腺毒性 不良反應分級處理原則 1級甲狀腺功能障礙 2級甲狀腺功能障礙 3級甲狀腺功能障礙 4級甲狀腺功能障礙在應用PD-1 抗體期間應監測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離甲狀腺(fT4)。 可應用L-甲狀腺素替代治療。有癥狀的2級甲亢應優先使用甲巰咪唑治療,必要時應用β受體阻滯劑。 可給予潑尼松龍1-2 mg·kg-1。 緊急停止PD-1 抗體治療并給予潑尼松龍1-2 mg·kg-1。 免疫治療在晚期腫瘤治療中的療效確切,但因其阻斷免疫抑制通路的同時,可累及絕大多數正常組織,引起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多且復雜,對于臨床腫瘤醫師而言,應該提供高警惕,不僅僅關注抗腫瘤療效,對不良反應,也要予以重視,掌握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原則,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將不良反應控制在低級別,降低危險,改善預后。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m.jwxr.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