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時間:2017-05-08 作者:AZD9291 【轉載】 2017年2月3日PTE-CT顯示患者胸腹盆腔廣泛多發轉移(實體瘤7-8個,另有肺多發結節,淋巴、腹膜、包膜等多處累及),因為是多發,當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化療,但是我們知道,肝內膽管癌對放化療不敏感,所以基于這樣一個考慮,我決定還是要嘗試生物治療。 關于生物治療,其實我們是做了各種生物治療,一個是多克隆抗體治療,這個是錢勇博士他所發明的一個治療方法,一個是在東方肝膽醫院做的car-t。 關于多克隆抗體原理簡單來講是這樣的: 首先是提取患者的血液樣本20ml,以及腫瘤組織樣本,而且這個組織樣本是越多越好,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然后進行培養,實際上是把這些腫瘤細胞增殖,不僅僅是腫瘤細胞,包含所有的組織細胞。培養到一定的量以后,采用類似于一種疫苗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通過這個方法來調動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原,用這個抗原來殺死腫瘤和其他的一些病原細胞。 一般皮下注射不是一次完成,要根據患者的吸收情況進行皮下注射,所以周期還比較長,培養時間也比較長。 關于car-t的原理的操作程序是: 首先進行一個細胞的單采,然后培養大概靠近一個月,然后回收,同時再通過基因過程技術,培養帶抗原識別能力的T細胞。然后大概再過一個多月或者兩個月,再進行第二次細胞回輸,兩次回輸為一個療程。 兩種治療方案的效果: 2017年2月1 1號,為了控制病情進展,我們做了一次白蛋白紫杉醇的一次化療,因為我們知道化療可能還是難以解決問題,我們還是把希望寄托在生物治療上,所以后來就暫停化療了,為生物治療讓路。 從時間來看,已經一個多月了, car-t的第二個療程還沒有進行,但是從目前來看,從腫瘤指標和我愛人的身體的總體狀況來看,兩次生物治療的效果療效不是很明顯,不知道第二次細胞回輸會不會有所改善,從我們家的治療來看,我個人認為選擇生物治療還是要慎重。 大家知道目前生物治療,包括我們后邊要討論的pd1,很多技術仍然處于一個研究之中,而且國內跟國外的技術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如果生物治療后邊有什么大的變化,比如說有明顯的效果,以后如果有這方面的信息我再跟大家分享。 像car-T這種生物類型的治療其實對于非實體瘤類的效果相對于實體瘤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美國艾米麗小女孩的例子, car-t是首先用在白血病這類血液腫瘤更好,但是我們為什么選擇car-T,主要還是聽取了醫生的建議,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整個這個治療過程當中,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些問題?最終選擇的時候有沒有一些建議給大家? 根據我們兩年多來的整個的治療過程,還有方方面面的體會,我有這樣幾個想法: 1 不能盲目的相信醫生。因為醫生的角度和出發點跟我們不一樣,碰到一個有良心的醫生,他可能對你的治療會有很大幫助,如果碰到一個沒良心的或者比較差的醫生,他可能會從他們的經濟收入的角度對待病患,這個問題就比較大了。 不能盲目的相信醫生,自己還是要有自己的選擇,也不能盲目的自信,道聽途說就去定方案。我們看的資料再多,畢竟我們不是醫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醫學教育,對很多問題往往是一知半解的。而且,我們沒有任何臨床經驗。所以聽醫生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2 我感覺不同科室的醫生熟悉的領域不一樣,他們給的治療方案可能也不一樣。我們就碰到過不同科室的醫生會給出不同的建議,比如在第二次復發以后,我們碰到的外科醫生建議手術,碰到的介入科的醫生建議消融,碰到放射科的醫生建議放療,碰到內科的醫生建議化療。 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要多聽多看,根據各方面的信息來選擇一個最佳治療方案,比如我們每次重要的指標,包括第一次手術、第二次手術,手術前后,不是去看一個醫生就決定,而是多跑幾家醫院,每家醫院也要看多個醫生,根據所有醫生的建議來進行總結,最終來制定方案。 所以每個有病人的家庭,最好有一個人來研究病人的情況,來關注病人各方面的信息,來把握疾病和治療的信息,這樣才能不至于完全聽信于醫生。 3 現在關于腫瘤的新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對于這些新的治療辦法,很多臨床醫生是不熟悉的,包括免疫治療、pd1、靶向藥等等。特別是靶向藥,很多醫生對于靶向藥是相當不熟悉。我感覺我加入癌度平臺以后,學到不少東西,我們癌度平臺里邊的各位大俠各位船長,他們對靶向藥的了解水平比一般的醫生要高得多,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癌度平臺對我們的治療確實會有一定的幫助。 我們知道膽管腫瘤惡性程度比較高,但是我們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我開始查到的資料是關于國內外一個肝內膽管癌的一個文獻的綜述,顯示的數據是三年的生存率是50%,五年的生存率是10%,我們當時覺得還可以。但是后來接觸到的很多醫生認為,更多的情況下生存期只有一年左右。剛開始我們對這點認識不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個是一個問題。 關于檢查的周期,我們是根據醫生的建議,常規的,比如開始是三個月,時間一長,一兩年后,半年查一次,這個是一般的方案。但是現在我感覺,這個對于肝內膽管這個腫瘤來講,周期偏長,因為我們實際上,2016年10月份在中山做過一次檢查,當時都正常,除了cea還是偏高一點以外,但是到17年的1月,也就是兩個多月,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發現大面積的腫瘤,所以針對肝內膽管這個腫瘤,這個檢查周期間隔的時間還是太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