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很多病友向我詢問關于PD1的使用事宜。我猛然發現自己很有可能是圈子里第一個使用PD1且取得良好效果的人。為了省事,我在這里專門開這個帖子,把常見的問題一一列出來,好讓大家以最快的速度了解PD1這個可能救命的新路子。我會盡量以通俗的需要去講,避免專用詞匯,如果大家看完后覺得還有問題要補充,可以跟帖提問:
答:PD1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一種。通過實現對免疫檢查點的抑制,使得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能夠發現并攻擊癌細胞,實現治療癌癥的目的。
答:目前主要有keytruda和opdivo兩種藥物,分別簡稱k藥和o藥。這兩種藥由兩家不同的制藥公司生產,原理一樣,效果差不多。整體使用成本基本持平。我家用的是k藥。
答:三個途徑。
a.自己去香港私家醫生處購買。只需要家屬去就可以了,無需病人親自去;
b.去海外醫院治療;
c.加入國內的臨床實驗組,免費得到藥物。
答:無論是k藥還是o藥,都是采用靜脈注射也就是打點滴的方式使用。藥買回來后在醫務所都能完成注射。
答:藥物是水劑,需要在2-8攝氏度的環境下運送。購買藥物后醫生會給我們一個冰袋,可以保持8個小時。另外,醫生還會寫一張醫生證明,以備海關查驗,也就是說,藥物是可以合法通過海關的。
答:以我熟悉的k藥為例,標準劑量是每公斤體重2毫克。我父親體重60千克,所以標準劑量就是120毫克。但是因為每支藥物的含量是100毫克,買兩支就太多了,所以每次我們都是使用一支,也就是100毫克就可以了。使用頻率要求是每三周注射一次。但我們沒有按照這個頻率去打,我們6針足足打了半年。事實證明,如果病人對這個藥是敏感的,降低劑量,拉長間隔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病人對這藥不敏感,天天打也不見得有效。
答:我只知道k藥的價錢。現在每針是三萬三人民幣,每針是100毫克。我去年10月買第一針時是四萬八,所以總體上講,藥物在降價。這個價錢是*的價錢,別的的價錢我不清楚,但據說稍微便宜些。這個藥很奇怪,在香港藥房里價錢接近5萬,但私家醫生處反而便宜很多。
答:目前被FDA批準的適應癥有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整體有效率(不做篩查,盲試)約為20%。但由于這個藥的起效機制是激活免疫系統,所以理論上來說,它是目前唯一一種廣譜抗癌藥,所以現在很多胃癌,肝癌甚至血液癌的患者在試用。我看到過一個晚期胃癌的病人在打針,他說效果很好,達到完全緩解的程度。
答:PDL1是否高表達是目前預判藥物效果的唯一指標,有研究表明,PDL1高表達的患者中,藥物起效率超過70%。但是,也有研究表明,PDL1陰性患者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起效的。所以目前絕大多數患者都是盲試,其中就包括我家。
答:我爸有骨轉,胸膜轉,淋巴轉,腎上腺轉,腦轉,而且骨轉已經到脛骨,屬于遠端轉移了,骨痛明顯,不吃止痛藥無法入睡。即便打了骨轉針也無濟于事。我們用了k藥后,骨痛逐漸緩解,直至最后止痛藥完全停了,癥狀緩解。腦轉慢慢也消失了,沒有形成任何癥狀。所以,這個藥對轉移灶的控制還是很好的。
答:副作用主要是皮疹和疲勞(累死重感冒的感覺)。最嚴重的副作用據說是間質性肺炎。如果副作用太厲害,可以采用地塞米松緩解。總得來說,副作用比靶向藥輕,且病人體質越好,副作用就越小。
答:有器官移植經歷的患者禁用。但目前針對PDL1的藥物馬上就上市了,有器官移植經歷的患者可以重點關注PDL1藥物的上市進展。
答:目前PD1是作為末線藥物出現的,就是說化療和靶向都失敗了才使用PD1。目前很多臨床研究的方向是將PD1與某些靶向藥聯用,但這更多的是藥廠在商業利益上的考慮,事實上,PD1的主要研發者陳列平教授是不支持這種聯用的,甚至不支持在使用PD1時吃中藥。因為個別中藥成分,如黃芪,會影響PD1起效。
答:根據腫瘤標志物或者CT檢查結果。其中腫瘤標志物能很快看出藥物是否有效。我爸ca199很敏感,這個打下去第三天,指標就從4800下降到4000,我馬上就判斷藥物有效了。所以在開始盲試藥物之前,最好先找到一個敏感的標志物,并測定用藥前的數值。
答:可以的,我爸已經停藥三個月以上了,情況一直很穩定。美國前總統卡特也是挺停了藥,也沒見有反復。臨床實驗中這樣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甚至有個患者在使用了一次后就停藥了,效果照樣剛剛的。究其原因,人的免疫系統是有記憶功能的,藥物刺激起效之后,這個記憶功能還在,所以不需要持續用藥。
答:理論上來說會,但由于可以停藥,所以只要控制好藥物使用頻次,耐藥是可以無限期延長的,甚至不會在有生之年發生。這比靶向藥是個不小的進步。
答:PD1只是免疫檢查點中的一個,目前已經有大約七八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被開發出來了,只是在臨床階段沒有上市,比如TIM3抑制劑。我已經搭好了穩妥的途徑可以獲取這些新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我爸一旦耐藥,就能無縫換上新藥。另外,因為我爸在吃靶向藥時,表現出CMET擴增的跡象,所以還可以考慮回過頭來吃克唑替尼一類的靶向藥。所以,路子還是很寬的。